2021年2月9日 星期
河南汉子的咸宁情结:我在咸宁有个家
记者 庞赟

  “爹呀,我们今年春节不回家来过年了,那什么,你们吃好喝好,把年过好哩!”2月3日,正值北方小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村庄里,年过六旬的马老汉接到了儿子马坤伟打来的电话。这个电话,来自500多公里外的湖北省咸宁市。

  2008年,马坤伟26岁。从河南科技大学农学专业毕业的他,刚刚结束了2年的支农生涯,正在寻找新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湖北省公务员招录的信息,其中咸宁市农业局招录一名农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北,了解咸宁,这个一辈子没有出过河南的小伙子,跑去买了一张湖北地图。细看之下,马坤伟才知道,原来历史上有名的贺胜桥、汀泗桥、三国赤壁都属于咸宁,而且咸宁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马坤伟考上了。“当时我从南阳市坐了8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过来,再从咸宁火车站坐8路公交车到城区。”马坤伟告诉记者,当时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雨雾笼罩下的温泉街头,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这些场景,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北方的马坤伟来说,都是难得一见的稀奇,他当即下定了留在咸宁的决心。

  于是,马坤伟带着妻子和锅碗瓢盆等行囊,驻扎在了咸宁。最开始,为了节约钱,他们在工作单位附近租了一间房居住。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和孩子的降生,马坤伟在咸宁购置了一套商品房,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小日子。

  俗话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马坤伟是一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每年过年过节,他都会回老家去,一大家人,围坐成一桌,热热闹闹的。每次回去,他都会带成堆的咸宁特产,有茶叶、嘉鱼鱼糕、鱼丸子等,家里亲戚朋友都喜欢。

  “现在咸宁四通八达,我们回乡也越来越方便了。”马坤伟说,他回家的交通工具从最初的绿皮火车,到高铁或者自驾车,时间也从一天缩短为半天,虽然咸宁到平顶山的距离没有变,但是他与家乡心灵上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马坤伟一整年没有回乡。今年的春节,他们一家四口也将在咸宁度过。

  来咸宁十几年时间,马坤伟一家已经成为了地道的咸宁人。“我们老家过年有好多习俗,都是咸宁没有的。”马坤伟说,这个春节,他们准备按照河南和咸宁的双重标准来度过,既解了乡愁,又有创意,还能让孩子了解到两地的传统文化。

2021年2月9日 星期

第04版:读咸宁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