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携寒潮而来,枝头的红桔清冽孤冷。推开温泉城区一号桥派出所旁边院子里的淦川琴院的铁门,外面的喧嚣便连同寒气一起被隔绝于门外。一位身着汉服气定神闲的男子正端坐抚琴,一指空灵,一指清远;一指风云,一指绝响,一声入耳,万事离心。
这位抚琴人就是中国文化促进会古琴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淦川琴院的创始人、首席琴师箫亦。
●“琴”窦初开
箫亦原名郑由刚,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于通山县厦铺镇,孩提时家在深山,彼时尚未通电,每天天黑,闲来无事,从部队退役的父亲便教他吹拉弹唱以自娱。
日日吹笛,清越嘹亮的笛声穿过门廊,让隔壁轻眠的阿婆无法安睡。终于有一天,她问箫亦,要不要跟她父亲学习七弦琴。
那年,山里通电了,电视里正好在播电视剧《诸葛亮》,当看到披鹤氅,戴纶巾的诸葛亮在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吓退司马懿几十万大军,其风雅和智慧让箫亦深深折服,他动了学古琴的心 。
“忘机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了计较、巧诈之心,自甘恬谈,与世无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和睦相处下去。”后来,老人告诉他,那首琴曲叫《鸥鹭忘机》。
●一往“琴”深
初中毕业,箫亦在市里上高中,那时市面上买不到古琴,学琴也中断了。而且紧张的学习生活让他更无暇与琴相亲。这一放,就是十多年。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一幅《千里江山图》水墨长卷缓缓展开,悠然、空灵的古琴音乐响彻于耳。久违的琴声唤起了箫亦美好的记忆,第二天,在广州上班的他找遍全城,最后在一家不起眼的乐器店里,花8000元买回人生第一张古琴,重拾千年琴脉古韵。而那时,他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到3000元。
2010年,箫亦从事体育运营工作,经常走南闯北,在工作之余,他携琴行游于广州、厦门、苏州、扬州、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访名师,交益友,先后受教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梅庵派)传承人刘善教老师,著名古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戴晓莲教授,上海九派琴院梁惠君老师,著名古琴家、教育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承传人龚一老师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兼采众长的琴风。
“古琴是蕴藉着生活之道、人文精神、君子之风的传统艺术,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箫亦说。
2017年5月,箫亦辞去高薪工作,在家人的鼎力支持下成立箫亦琴社,后更名为太古琴社,2019年1月正式注册为淦川琴院,专业传习古琴、洞箫。近两年先后在咸宁市、赤壁市、孝感市、嘉鱼县、武汉市成立分院,以“传承琴艺,力行琴道,弘扬人文,复兴文化”为宗旨,传习和推广古琴和洞箫等艺术。??????
●“琴”满淦川
刚开始来学琴的学生当中分不清古琴、古筝的也大有人在,让箫亦意识到古琴的传承任重道远。为此,箫亦决定开设古琴公益课程,?并到一些高校社团里普及古琴知识,教授弹奏古琴的基本技法。目前已经开设了九期。
今年夏季的一个雨天,箫亦在馆中弹奏《平沙落雁》,这时,一位憔悴的年轻女士闻声推门走了进来,静静地听他弹奏。曲终,这位年轻的女士走向前对箫亦说:“最近工作和家庭的事情太多,心里很烦燥,老是静不下心来。刚才从这里路过,听到琴声,我的心情一下子平复了,就忍不住走进来了。”从此以后,她每有闲暇都会到馆里学琴,一直坚持到现在。
而今,淦川琴院已在武汉市、孝感市、赤壁市、嘉鱼县成立分支机构,学员早已超过百人,他们中有学生,有家庭主妇,有老师,有白领,有企业家等。 箫亦编写了古琴教材《琴窦初开》,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授课。
古琴的技法相对较易,不像其它乐器需要童子功,更需要的是人生阅历。所以,学员经过一期的学习,一般都能掌握基本的弹奏技巧,弹奏一些简单的琴曲。在箫亦的影响下,热爱古琴艺术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文化圈。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的开始,古琴声音中正平和、悲而不伤、哀而不怨,可演绎雁鸣、流水、松涛等很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声音。古筝悦耳,古琴悦心,古琴就是你最好的倾诉对象和交谈伙伴。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古琴,学习古琴,把我们文化的瑰宝保护好,传承下去。”箫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