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3日 星期
投入1700万元进行改造
鄂棉小区开启“美颜”模式
■全媒体记者 周萱 通讯员 李星

  “你住在哪?”几个月前,如果打车时司机问起这个问题,龚麦秋一定羞于回答。因为他居住的鄂棉小区,是远近闻名的“破落户”,人人见了都摆头。

  鄂棉小区始建于1986年,已有30多年历史,小区最新的住宅建于1998年,也有20多年。小区共有533户2400多人。

  今年80岁的龚麦秋是原鄂南棉纺厂的技术工程师。“我1989年到鄂棉,当时是花园式工厂,本地的纳税大户。”说起鄂棉曾经的辉煌,龚麦秋感叹,那时说自己住在鄂棉职工宿舍,可是倍有面子。

  2006年鄂棉改制后,小区渐渐变成了无人管的状态。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乱搭乱建,一下雨路面污水横流,有的住户家中还漏雨。原来的住户纷纷搬走,小区更成了“一盘散沙”。

  今年3月,鄂棉小区被纳入2019年中央预算内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动员大会上,龚麦秋和其他小区住户,都举双手赞成。可当真正推进项目时,却遇到了阻力。

  住户都想改,可又“改不动”,这是怎么回事?

  “涉及到个人利益问题。”小区住户葛世宁一语道破。

  改造第一步,首先是要拆违。而每栋楼下的一排杂物间的拆除是个难题。“这些杂物间当初是单位统一建设卖给住户的,有人堆杂物,还有人住。”葛世宁说。

  4栋的住户朱先生就强烈反对拆除杂物间。银泉社区书记李苗说,上门找过朱先生几次,他总是拒绝沟通的态度。后来社区工作人员找到熟悉小区住户情况的老党员葛世宁,请他从中协调。原来,朱先生患有肾病,上下楼不便,因此住在楼下的杂物间。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工作人员主动帮忙为朱先生申请救助,在葛世宁的协助下又多次上门,最终朱先生同意拆除。

  “小区占地7000多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就是这样一家家上门,最终拆下来的。”李苗说,先发动党员带头,拆除了住户们思想上的藩篱,改造才走出第一步。加上像葛世宁这样的老党员甘当住户与社区的桥梁,改造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11月27日,记者走进鄂棉小区,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并且已见成效。一排排老旧的住宅楼统一刷新了外墙。拆除的杂物间,变成了生态停车位。拓宽、刷黑的小区路面,再也不是“进得去出不来”。尤其亮眼的是小区门口两侧的停车场和小游园、篮球场,一边整齐有序,一边生机盎然。

  咸安区住建局旧改办的黄宏翔称,鄂棉小区改造项目投资1700万元,将对停车场建设、道路设施、弱电管道、地下排水管网、屋顶防水隔热、小游园、房屋立面、东北角挡土墙等进行改造。

  “现在的小区,比以前好多了。”龚麦秋说,下雨天不用担心路难走,老人容易摔倒了,小区整洁,看着心情也好。“原来没地方活动,现在可以到小区门口的小游园散散步,健身器材全部安装完,我这老头子也去体验体验,搭个幸福‘末班车’。”龚麦秋乐呵呵说。

  如今,龚麦秋出门打车,再也不怕说自己住哪儿了。“司机们一听说去鄂棉小区,都夸说,这个小区大变样!”龚麦秋说,“感谢党的领导,政府的关怀,社区的服务,让老旧小区变了样,让我们愁容变笑容!”

  记者手记:如果不是看到改造前的照片,很难想到当初的鄂棉小区是如此脏乱,像被人遗忘的角落。

  好在它并没有被人遗忘。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从中央到地方高度关注的百姓“身边事”。在咸宁,不仅仅是鄂棉小区,2019年至 2025年,我市有53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入库,涉及改造小区583个。这些小区,正在或者即将发生变化。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让民生凝聚了民心。

  改好了,更要管好。今后,老旧小区不仅要在“硬件”上改,还期待管理、服务等“软件”的提升,让老旧小区从内到外焕发新生。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