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浪 通讯员 邹霞)昨日,记者从人行咸宁中支获悉,上半年,咸宁市存款增速稳中有升,信贷超预期扩张,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明显增强,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截至6月末,咸宁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23.88亿元,同比增长8.00%,排名全省第10位;各项贷款余额1077.69亿元,同比增长17.43%,排名全省第5位。余额贷存比为66.37%,排名全省第6位,同比上升5.33个百分点;新增贷存比为84.17%,排名全省第7位,同比上升22.52个百分点。
人行咸宁中支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存款增长压力持续加大局面,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加大了存款产品的创新和营销力度,通过收益提升引导居民资金回归银行体系,一定程度稳定了存款增长。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623.88亿元,较年初新增124.59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较3月末提高0.49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定期存款较年初增加85.98亿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69.01%;同比增长14.73%,高于各项存款增速6.73个百分点。
随着中美贸易争端加剧,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咸宁市金融部门围绕项目建设资金需求,着力强对接、挖储备、抢投放,实现了信贷的超预期扩张。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服务早春行”平台,向400多家企业授信420.6亿元,同比增长38.8%,两个月内已履约250.63亿元,履约率达59.58%。到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较年初新增104.87亿元,同比增长17.35%,较上年同期高4.03个百分点。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81.1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77.34%,同比增长17.34%,保持在较高增长水平,有力地保障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
为进一步疏通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央行在5月初对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咸宁各金融机构分支行通过“信用+信贷”主题宣传月,督导金融机构加大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推动内部尽职免责政策落地,一系列定向政策实施有效增强了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的获得感。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通过降准累计释放资金7.96亿元,已撬动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投放12.96亿元,是预定计划的1.6倍。基于现代大数据技术的创新信贷产品不断涌现,其在客户挖掘和智能审批上的优势突出,大幅提高了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效率。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达186.24亿元,较年初新增18.7亿元,同比多增9.29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52.87亿元,较年初新增48.24亿元,同比多增30.93亿元,其中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贷款为64.69亿元,较年初新增7.68亿元;此外,票据融资较年初新增11.32亿元,同比多增6亿元,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取得明显突破。
此外,利率定价机制更趋完善,我市信贷融资成本进一步下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央行对基准利率工具的使用更加谨慎,更多通过金融市场流动性工具来调节资金市场价格,引导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模式由“锚定央行基准利率”向“参照资金市场价格”转变。今年以来,由于金融市场利率下行,金融机构基于市场利率定价的行为明显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