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熊大平 葛利利 通讯员 刘望霞)“呜……”5月11日上午,伴随着尖锐的警报声响,咸宁市第四初级中学师生捂住口鼻弯下腰有序的从各层安全楼梯撤离。这是,在该校举行的市区两级“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中的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环节。
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为了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市、区减灾委联合永安办事处双龙社区,邀请市教育局、市地震局、市科技局、市林业局、市公安局消防支队等部门一起,在咸宁市第四初级中举行“5.12防灾减灾日”活动。
活动中,消防授课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为校园师生和300余名双龙社区居民讲解消防安全常识。当天8点50分许,校园内警报响起,演练正式开始。演练拟定学校教学楼起火,各班老师引导同学逃离现场,到达学校操场安全地点。在学校老师和官兵的引导下,各班学生沿着楼道、楼梯,迅速通过各个安全出口,有序地离开了教学楼到达安全地带。在整个消防疏散演练中,师生们按照火场逃生疏散演练技巧,分别采用毛巾和衣角捂住口鼻弯腰低姿进行有序疏散,充分体现出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素质。
演练结束后,消防官兵对日常生活中遇到大火如何自救逃生、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火灾发生后如何及时求救等安全防范知识及灭火器的维护保养和使用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讲解,并为全体师生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灭火器对初期火灾进行扑救。随后进行了消防器材的展示,并向全体师生展示了机动链锯、钢筋速断器、液压剪扩器等特种器材演示,边演示边讲解使学校师生们对各种消防器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除了消防知识讲解外,地震了哪些地方不能躲?洪涝灾害来临,什么方式求救最有效?……现场,工作人员们通过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传播减灾理念,传递避灾自救知识,提升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应对灾害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
通过此次“5·12防灾减灾日”活动,不仅使广大群众意识到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也提高了学习防灾减灾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为提高广大群众防范各类自然灾害的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