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 星期
浅析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的用途及意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5]392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银发[2016]302号)等精神,2015年底,人民银行建立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机制,将账户分为I 类、II类、III类账户,不同类别的账户对应不同的功能和权限,使个人可以更合理分配账户和资金用途,保护自身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

  该制度自201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银行结算账户,同一家银行已经开立Ⅰ类户的,不再新开Ⅰ类户,只能开立Ⅱ、Ⅲ类户。2016年12月1日前已经开立的Ⅰ类户不受此次影响,仍然保持正常使用。那么什么是I、II、III类账户,它们又有哪些功能。

  (1)I类账户

  开立:个人通过在银行柜台、自助机具提交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核验身份信息的,存款人可以开立I类账户。

  功能:I类户是全功能的银行结算账户,相当于“钱柜”。存款人可以办理存款、购买投资理财产品、支取现金、转账、消费及缴费支付等。

  (2)II类、III类账户

  开立:通过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提交银行开户申请,银行工作人员未现场确认身份信息的,存款人仅可以开立II类或III类账户

  功能:其中II类具有日常的理财和支付功能,相当于钱“夹”。可办理存款、购买理财、限额消费和缴费、限额向非绑定账户转出资金;经银行现场核验身份后,还可以办理存取现金、非绑定账户转入资金业务。III类账户则具有小额支付功能,相当于“零钱包”可办理限额消费和缴费、限额向非绑定账户转出资金,不能存取现金;经银行现场检验身份的,还可以办理非绑定账户转入资金业务。具体如下图:

  我认为实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分类管理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意义:(1)降低风险,由于账户分类新规出台,使得原本可以一行多开,多头开户、异地开户、冒名开户的现象得到了遏制,每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降低了账户管理难度,堵住了出租、出借、买卖银行卡的漏洞,让许多利用非法买卖账户、冒名开户从源头上防止了网络电信诈骗无缝可钻,降低了案件侦破,资金追缴的难度,增加了电信诈骗案件的侦破效率。在阻止犯罪行为,保护持卡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突出普惠金融理念:因为在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中“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将可以开设II类、III类银行账户,极大地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举个例子假如某存款人只拥有甲银行的I类账户,他想购买乙银行的在线直销的银行理财产品。首先,他可以直接在乙银行线上申请一个II类账户,将乙银行II类账与甲银行I类账户绑定,然后乙银行验证信息通过后账户即可办理成功,免去了去柜台办理繁琐。该新规让更多百姓享受互联网金融,而广大农民、偏远地区人群将从中获益,对于实现金融普惠意义重大。

  (咸宁人行 余鑫)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

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