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玉关 特约记者谌胜蓝 通讯员陈德秋)“住进了新居,有了稳定电,生活比过去好多了。”近日,通山县高坑村83岁老人徐冬景刚入住谭家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深深感受到新居和稳定电带来的生活便利。
徐冬景告诉记者,以前在湖边的危房居住,因电压不稳,只能烧柴做饭,一个人做一餐饭出来要一两个小时,现在用电饭煲只要20分钟。
记者在徐冬景家中看到,125平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厨房里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等电器整齐摆放着,电饭煲里的肉丝面条还冒着热气。
徐冬景一家,只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户中的普通一户。国网咸宁供电公司遵循“精准扶贫,电力先行”的原则,从电网建设项目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到造价的经济性、精准性,积极了解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安置规模及用电需求。
据了解,咸宁供电公司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电力工程总投资4361万元,涉及532个搬迁点,解决了8300余户的用电问题。
电通到各家各户,是咸宁供电公司10余个部门齐心协力的结果。其中,该公司经研所在众多工作流程中极其关键。
“全市涉及532个搬迁点,我们经研所在每个安置点要跑三四趟,从而准确掌握安置点现场的信息,以实际行动践行精准扶贫。”咸宁供电公司经研所规划评审室主任廖朝阳介绍,在电力建设方案评审过程中,要以电网规划为引领,要以全面系统发展的观念来考虑,不仅使电网建设满足目前农村的高质量用电,还需考虑未来农村发展的民生需求,同时还需严格执行相关电力导则规范的要求,避免“框架式”设计,合理充分利用现有配电网资源,将项目方案细化到每条线路、每个台区,真正做到精准投资。
精准扶贫,电力先行。咸宁供电公司确保搬迁群众“入住一户,通电一户”,确保8300余户在第一时间入住“闪亮”新居,享受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