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学热在中小学中盛行,甚至有的幼儿园已经开始推广国学经典。各种亲子诵读会在社会上推广,备受家长欢迎。教育专家认为,学国学应该广泛涉猎,形式多样。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7月25日早上,潜山森林公园木栈道长廊上,书声琅琅。一群学生和家长正在齐声朗诵《论语》,这是咸宁市诵读经典教育联合推广中心亲子读书会现场。
家长唐先生带着11岁的儿子、外甥和侄子,三个小伙子一大早来到潜山森林公园,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论语》。“如果在家,他们仨就围着看电视、玩玩具,完全静不下心来看书。”唐先生认为古文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古文化精髓。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有很好的影响。
说起诵读《论语》的感受,唐宇擎脱口而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教导我们要善于发现并学习他人的长处。”他说,不仅是对朋友、同学,对待家长也应如此。唐宇擎说,爸爸带他一起学习经典,作为家长都能坚持学习,自己作为一名学生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读书会负责人胡女士表示,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活动,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们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重视孩子文化课的培养,而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意识淡薄。”她们希望通过诵读、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将古文化培养渗透到幼儿园、家庭教育中。
近些年,大家都在谈国学,这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学校开展朝读经典,社会机构开设国学培训班。当前出现的“国学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视。但市教科院副院长夏康全表示,“国学经典”是什么?很多人定义很狭隘,有的认为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就是学习国学;有的认为背几首古诗就是学习国学。他认为,国学经典应该包括一切古文化的精华,老师应该结合各年龄层次孩子的特点,推荐适合的篇目。诵读经典是学国学的基本方式,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通过大量的诵读、理解记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最终达到传承的作用。
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国学。学习国学经典应该结合教材,如中小学语文有古诗文背诵篇目要求和阅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