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的杨仕引老人出生于1924年,祖籍湖北洪湖,一生育有五儿一女。10月9日上午,记者在杨婆婆的四儿子家看到杨婆婆时发现她精神很好,肤色较白,脸色红润,衣服干净整洁,甚至能自行轻松跨上一级不算矮的台阶。
子孙孝顺
“根据母亲的喜爱和要求,她在我们几家轮流居住,现在老四家。”杨婆婆的大儿子孙河清介绍,平日里,杨婆婆喜爱各种体育锻炼,家人们经常陪她到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也会带她到淦河边散步。据了解,老人不仅爱做老年操,还敢于操作转盘健身器、踏步机等体育器械。
“奶奶脾气很好,很随和,虽然年龄大,但头脑却很灵活,说话也很清楚,经常跟我们聊天。”采访时,杨婆婆的孙子孙剑锋说,他们孙辈共12人全是杨婆婆一手拉扯大,前不久孙剑锋家添新丁时,杨婆婆还执意亲自到医院送上祝福。
“我对他们好,他们也很粘我,现在晚辈里面有好多都在外省定居,不过不管再忙,逢年过节他们都会回来看望我。”从杨婆婆的口气中不难听出,晚辈们只要时常来探望,陪她聊聊天,她就会心情舒畅,觉得很满足。
饮食清淡
从饮食习惯来看,杨婆婆和其他老人一样,因为消化功能逐渐减弱,稀饭就成了她平时的“最爱”。杨婆婆的家人说,在饮食方面,大家对老人的照顾在大部分人看来算不上精细,多数时候都是以老人的喜好为主,简单来说,就是老人高兴就好。
“奶奶不抽烟,但每餐会喝少量白酒,大概五六钱。”孙剑锋介绍,喝酒大概是从老人五六十岁时开始的,源于老人多年田间劳作落下的风湿关节疼痛,通过少量饮酒,活络了筋骨。
“现在我满口牙齿掉光了,你看,光秃秃的,一颗都没有了,要吃软的。”杨婆婆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她平时喜欢吃粥和面条,而且要煮得软绵一些,并且每天都坚持早起早睡。
除了爱吃偏软的食物,鱼丸子也是她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记者了解到,杨婆婆年幼时因水荒战争, 辗转逃难到了嘉鱼,曾在嘉鱼县高铁镇定居多年。如今,每过一段时间杨婆婆的四儿子孙四清都会自己买食材回来做丸子,然后冰冻到冰箱,供母亲慢慢食用。“我儿子做的丸子和自己磨的豆腐,那可要比任何人做的都要好吃哩!”说到儿子的厨艺,杨婆婆毫不吝啬称赞之词。
心怀感恩
杨婆婆身体硬朗,就是视力不太好。听说记者来探望她,老人十分开心。“年轻时怎么也想象不到,老了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杨婆婆说,现在政府每月都会给她发养老金,上个月,她还参加了“明眸工程”,在市中心医院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做白内障手术时,杨婆婆远在新疆和深圳的儿子全都赶了回来,陪在老人身边。
在杨婆婆看来,她能健康长寿,除了乐观、豁达、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外,也与常年爱劳作、闲不下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别看老人年龄那么大,但生活还能自理,平时扫扫地,做些简单的活动。”杨婆婆的三儿子孙全波介绍,除了阴雨天,母亲坚持每天6点多起床,在院子里给花花草草修剪及浇水。
而对于杨婆婆的长寿秘方,家人都觉得很平常,孙金波认为,母亲一生行善积德,总是怀有一颗爱心,哪边有困难总是想到帮助别人。经常是笑口常开,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让老人很得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