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官塘驿镇中坪村境内,有一座山名曰葛仙山,因东晋名医、道教学者葛洪曾在此修道而得名。山上野樱遍布,奇石林立。每到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时节,山上游人如织,山下趋之若鹜。
今闻葛仙山野樱花期正盛,遂和友人一行欣然前往。车行至狭窄蜿蜒的山道下,远望葛仙山,但见山上红白交织,漫山的樱花好似夜空中绽放的一簇簇灿烂焰火。近了,终于近了,山道旁一株开满白色樱花的野樱在向我们招手,我和一位友人索性下得车来想与它亲密接触,怎奈它没过我们头顶,让我们可望不及。然我并未失意,脱口为她命名“迎客樱”来。
野樱是先花后叶的植物,花色有粉红、艳红和白色,形态有散状和树枝状两种。散状樱花花姿轻盈,如妙龄少女在枝头含笑;树枝状樱花雍容华贵,层层叠叠,花花相拥,团团相抱,宛如初含醉意的少妇浅红枝头。
我们沿盘山道一路前行,友人告诉我山上有很多假山石。假山石?我有些纳闷:这秀美的樱花怎会生长在坚硬的山石丛中呢?果然,眼前假山石多了起来。只见它们颜面青色、洁净,有的像虎,有的像猴,有的像龟……个个吐露出勃勃生机。山石丛中,野樱树也多了起来。我仔细观察到一株株野樱从逼仄的石头缝中破石而出,绽放出一树绚烂,那“生”的力量着实令我汗颜。我正喟叹不已,这时当地一位村民迎上前来,称这景观为“奇石配樱花”。村民姓王,约摸五六十岁,清瘦而黝黑的脸庞,一双眼睛神采飞扬。只听他口若悬河、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解着奇石野樱,俨然一副葛仙山导游的派头。此时,我心里认定他便是葛仙山的“王导”了。野樱缘何多生长在假山石当中?王导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这野樱树三月开花、五月结果,花名樱花,果即樱桃。好吃的鸟儿啄下美味的红樱桃直奔这假山石下,大块朵颐后,将樱桃核丢弃在这山石之中,于是乎,一棵棵野樱树顺应而生,便有今天这漫山遍野的“奇石配樱花”的景致了。
不远的山坡上,一株野樱正倾斜着身躯,它的部分根系因为这倾斜而暴露于泥土之外。斜望树顶,花密丛丛,繁花似锦。从泥石流状的山坡上可以看出,这倾斜的野樱应该是被山洪冲击而成此状的。山里也曾历经山火。王导介绍说,山火烧去野樱的杆,却烧不去野樱的根。是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水火阻挡不住野樱的生长,只要尚存一丝根系,野樱必紧系大地,待到来年春天,定要彰显生命的顽强乐章!
“这是早樱。”王导指着面前几株野樱树说道。只见树枝头樱花已凋零,叶正盛长。经王导介绍,我方知野樱有早樱和晚樱之分。早樱开花早,结的樱桃果蜜甜可口;晚樱开花迟,结的樱桃果酸中带苦,苦中有甜,恰似人生况味。我想起武大校园的樱花来,遂问起王导日本樱花树与这葛仙山野樱树的迥异。王导笑答:“葛仙山的野樱有樱(因)有果,日本樱有樱(因)无果。”真乃妙答!武大校园的日本樱较之这葛仙山上的石缝野樱虽高大无比,倒真没有结果之实。这葛仙山上的樱花虽藏身山野,立于山石,却“修得正果”,报得樱桃。
“樱桃好吃,可不能多吃。否则,吃多了不是栽倒在樱桃树下,而是要醉倒在樱桃树下的。”王导打趣说。头一回听说吃樱桃会醉人的,倘若这葛仙山上的樱桃真能使人醉,我想,甘愿醉倒在这野樱树下的一定大有人在了。正想着,山上起风了,只见空中迎面飞来片片樱花瓣,恰似冬日里飘飞的雪花。“樱花雪!”我内心在惊叫。那是樱花仙子在裙袂舞蹈呢!此时还要待那五月的野樱桃来醉人吗?此情此景,我早已醉了。
白居易有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古人尚且如此喜爱这山野之樱,如今,“奇花有石开逾秀”,这葛仙山的樱花有奇石相伴,倒更显其不凡英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