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庞赟 通讯员叶长明 胡放明)今日,全省国土资源“三项改革”暨闲置低效用地处置推进工作现场会将在我市召开,宣传推广咸宁经验。
严控用地“增量”是三项改革中首当其冲的措施。我市坚持把国家和省分配的用地指标都用于重点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凡是新建工业项目一律进入产业集聚区,凡是不符合节约集约利用控制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通过预审,不予报批,以指标控制引导用地节约集约。
激活土地“存量”可以有效发挥土地功效。潜山商业圈、咸安文笔路商业圈、温泉步行街商业圈等,通过转变土地用途,由原来一个商业中心向多个商圈发展;咸宁财税中专等12所中职学校通过兼并,组建华中职业教育学院,实现“数校共地、资源共享”,节地率达20%。同时,我市将原校区土地招拍挂,其中6所学校土地出让收入6.8亿元,容积率提高30%。城区原有微小企业20余家,占地约800亩,土地闲置较严重,为此市政府采取“腾笼换鸟”,在城郊重新规划200亩肖桥外迁工业集聚区,配套完善电力、通讯、水源、路网等基础设施,并按企业实际投资额度,确定用地规模,节地率达75%。
我市坚持把处置土地“闲量”作为创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的重要抓手。我市出台了《咸宁市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方案》,建立闲置低效用地处置联席会制度、定期清理和查处制度,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监察、法院等部门配合,对2007年以来全市已供土地进行集中清理。截止10月底,通过采取依法收回、土地置换、限期动工等措施,处置闲置土地3157亩、处置低效用地1162亩,极大地缓解了用地瓶颈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