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以来,我市遭遇了持续高温晴热天气,降雨量严重偏少,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影响。8月2日,我市启动了抗旱四级应急响应。4日,全市召开抗旱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面对未来十多天的严峻旱情,各县市区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旱救灾。
据了解,受灾较重的通山县九宫山镇寨头村、赤壁市官塘驿镇西湾村、咸安横沟桥镇孙祠村、崇阳县路口镇雨山村等地一些村组,经多级提水后,已面临无水可提的困境,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
咸安:与省水管协商调集资金抗旱
目前咸安区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已达38.17万亩,严重受灾面积达15.12万亩。8月3日12时,咸安区委、区政府启动抗旱四级应急响应,全区上下积极行动,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咸安区政府领导、咸安区水利局积极与省管王英水管局协商,调集抗旱资金10余万元,已于8月1日凌晨开启王英水库闸门,向沿渠双溪、贺胜、横沟三个乡镇放水。
目前,该区所辖乡镇正在积极组织机械清淤渠道、架机提水引水,有效开展抗旱自救工作。据统计,全区目前领导干部下基层已达1260人,群众投入抗旱人数已达4.43万人,架设机泵站1.3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已达900余万元。
通山:单位全力支持所包保村组抗旱
截止到8月5日统计,通山全县85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蓄水工程当前共蓄水4100万m3,较历年同期少40%,有26座小型水库已放至死水位、312处塘堰干涸、65条小河沟断流、35座机电井不出水。
目前,通山全县蔬菜、玉米、红薯、花生、豆类等农作物受旱面积达15.8万亩,发生临时性人畜饮水困难的人口有6.1万人、大牲畜0.8万头。
通山全县上下把当前抗旱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各单位各部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支持所包保的村组抗旱;县水利局紧急成立七个工作小组奔赴各乡镇,对饮水困难的村湾一方面扩大范围寻找水源,另一方面依靠周边的集中供水工程进行管网延伸,全力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目前,已经投入抗旱劳力近4.1万个、机械设备2300台套、启动泵站34处、送水车辆5台,已投入抗旱资金425万元,努力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通城:水电站停止发电保障水源
今年6月下旬以来,通城县气候较为异常,降水持续偏少。特别是7月份,气温持续偏高,库塘蓄水大幅减少,全县遭遇严重旱灾。至目前,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14.3万亩,其中重旱4.6万亩,干枯0.52万亩。有0.7万人、0.3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全县因旱灾造成直接、间接损失6000余万元。
通城全县采取水库放水、泵站提水、疏渠畅水、人工降水、打井取水、节约用水等措施,实现水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凡是有饮水和灌溉任务的小水电站一律停止发电,确保居民饮水和灌溉用水。水利系统成立11个抗旱应急技术服务队,分赴11个乡镇进行抗旱救灾技术指导。
截止目前,通城县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全力投入抗旱夺丰收工作。全县整合资金1100万元,投入抗旱人力3.4万人次,机动抗旱设备0.28万台套,累计抗旱浇灌农田5.7万亩,解决了1.1万人、0.3万头大牲畜的临时饮水困难,有效缓解了旱情。
崇阳:投入700万元缓解旱情
今年,崇阳县旱情来势猛,持续时间长,全县山上山下、水田旱地农作物全部受旱,旱情持续肆虐,损失较为严重。全县近40万亩水稻、水果茶园等经济作物受灾,农业经济损失在8000万元以上。
该县路口镇雨山片高耀村4组蓄水池因天旱无蓄水,人畜饮水全靠镇上组织车辆送水维持生活。在未来十多天的高温天气里,预计该县30%的村民小组将面临水源严重不足,3万人、1万头牲畜将面临饮水困难。
为加大抗旱减灾工作力度,该县县、乡、村三级成立了抗旱服务队,投入抗旱资金700万元,8万多人参与抗旱。全县新修渠道160条,全长40公里,打抗旱井88口;调动大量抗旱机械,全县共维修、启动抗旱泵站50座,购买、投入抗旱机械设备3600台套,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工作,尽全力减少旱灾影响和损失。
赤壁:实施人工降雨抗旱灾
截至8月4日,赤壁全市水库塘堰共蓄水4.7亿方,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六成。连续干旱致使该市15个乡镇37.1万亩农田受旱,预计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灾情还在不断蔓延发展。全市受灾人口12万人,发生饮水困难群众4200人,发生饮水困难的大牲畜900头。
灾情发生后,由该市市级领导带队组成2个重点工程畅水协调督查组,深入一线开展抗旱督查指导工作。
8月2日晚上,该市气象部门捕捉战机,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全市6个乡镇、办事处普降中到大雨,有效缓解了该市当前旱情。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投入抗旱资金1500万元,投入抗旱劳力6000人,机动抗旱设备12000台套。
嘉鱼:严格实施抗旱包保责任制
据气象部门预报,8月上中旬嘉鱼县仍将继续维持晴热高温无雨天气,日均气温超过33度,最高气温将达到37-39度,局部高达40度。降雨少、缺水多、气温高,受“上晒下蒸干热风”叠加影响,将使用水供需矛盾增多、全县农业旱情将日益趋重,不断加剧,嘉鱼县抗御高温伏旱工作将进入攻坚和持久阶段。初步统计,截止到8月3日全县农作物受旱面积17.46万亩,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区。
目前,全县大中小型水库可用灌溉水量4697万方,加上今年长江水位很低,三湖连江和渗子湖两座水库都将无法引江灌库。因此,现有水源持续供水抗旱能力将维持10天左右。
该县严格实施抗旱包保责任制,要采取各相关单位包乡镇,各乡镇干部包村组的办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基层抗旱行政责任人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田块。农业、农机、水利、电力等部门加派技术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抗旱田管的技术指导,搞好农机的维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