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
杜鹃红透四月天

  无论曾经看到多少关于麻城杜鹃花的图片,真正震撼我的还是亲临龟峰山的那一刻。

  像什么呢?天边那一角灿烂的朝霞飘落于山间,迟迟不舍离去;哪一位仙女把彩衣轻轻抛下,覆盖了那一片山峦;某个艺术大师突发灵感,将鲜红的颜料倾盆泻下,沿着山体弧度点染开来;再或者,一团团火焰在此起彼伏地跳跃,却不带一丝烟雾;千万面红旗在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地卷着赤潮滚滚而来……

  你必然要赞叹这大自然的神奇与灵妙,如此色调一致、绵延不绝的花海澎湃在这深山之中,顺势起伏荡漾,就这样不管不顾地冲击你的视线,撞击你的心灵,让你目瞪口呆!

  总认为眼前的这一处花是极好的,然而由衷地赞叹常常遭遇返程游客的提醒:“往前走,那边,更好看!”

  就这样,目不暇接,一路欣喜,一路惊叹。

  这边三朵五朵,倒挂于树梢,那边一团一簇,拥抱着枝头。那几株,含露带笑;这几枝,傲然绽放。同为杜鹃却姿态各异,斜倚着,挺立着,交叉着,如舞如歌如烟花,亦如妙龄的女子,婀娜着身姿,尽显万种风情。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的诗无需思索地冲出我的脑海。“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映山红》的歌如此自然地在心底流淌。在这花海中,即便你一贯想像贫乏,即便你常常无动于衷,此刻也会将身体内尚存的那点激情连根拔起,去回应这漫山遍野的热情与奔放。

  立于龟峰山之颠,望群山巍峨起伏,我似乎看到穿越黄泛区的刘邓大军,正疾驰跃进大别山,那招展的旌旗,宛如眼前火红的杜鹃。而弥漫绵延的映山红场面,因为电影《闪闪的红星》,定格成为红色的经典,从此,杜鹃成为革命以及红色政权的象征,深深根植于国人的心田。作为黄麻起义策源地的麻城,那火焰般造型的城市标志,不能不让你联想到龟峰山迷人的杜鹃。

  如果让时间继续往前推移,我们不得不忆起香山居士白居易。公元808年,白居易被贬为江洲司马,此行除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还让他与杜鹃花结下不解之缘。在 “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日子里,庐山灼灼火焰般的杜鹃深深倾倒了诗人,“千丛相向背,万朵互低昂。照灼连朱槛,玲珑映粉墙。风来添意态,日出助晶光。渐绽胭脂萼,犹含琴轸房。离披乱剪彩,斑驳未匀妆。”白居易曾经这样不惜笔墨,倾情地歌咏杜鹃。

  当你面对龟峰山如烟的灿烂,你会发现,和大诗人白居易的沟通竟然如此简单,不需要培育情感,无需发挥想像,更没有时空的阻隔,只因为,他笔下的杜鹃,表达的正是你眼所见,你心所想。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感谢这个缤纷的四月,感谢龟峰山天然的馈赠。2013年的四月天,因为与杜鹃的这场美丽邂逅,成就了生命历程中一场激越的记忆。

  (作者单位:市供电公司) (谌胜蓝)

2013年5月21日 星期

第19版:花海泉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