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6日 星期
中编办官员:铁道部改革与火车票涨价无关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盛宴。不光代表委员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那些参加“两会”报道的美女记者们,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今年“两会”也不例外。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一:铁道部没了,票价会涨吗?

  “大部门制改革”方案揭晓后,关于火车票价上涨的担忧随即产生。网络上最火的讨论也是“火车票价是不是要涨了”。对此,中编办副主任王峰回应:“没有必然联系”。我只能说,改革能够加强铁路领域的管理职能,至于会不会涨价,这是市场问题,和机构改革有联系,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

  票价的联想并非多余。中国铁路总公司横空出世,如此体量的巨无霸,进入世界前500强应该没有问题,让人自然而然推断,又一个垄断式国企要诞生了。对此王峰直言,铁道部改革就是要引入民间资本,引入竞争。对此,王峰说:“通过改革,本身就是要引入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多方面的运营格局,也就会有活力。打破垄断的目的就要引入竞争。”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二:职能转变能否落实?

  黄文平,前任中央编办副主任,五年前,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他是主导者。自己的设想五年后没有成真,让他非常遗憾:“很遗憾,这一条五年中没有落实,失去了五年的大好时光,中间可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应对,4万亿资金的投资落实问题,跑步前进更严重了。”

  同样的问题今天依旧存在,大部门制改革看得见摸得着,“职能转变”更多的是原则,是方向,能不能落实打了个问号。对此,王峰也作出了解释:“需要把任务分配到各部门去,限定时间,按照改革的要求,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对号入座,拿出转变政府职能的具体措施。”

  破坏总是比改变更容易。五年后,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黄文平也有一些期许:“除了部门加强自查,主管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我还建议,人大推动关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纳入执法检查范围内。落实情况如何,也应该通过人大对国务院的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的职能也可以发挥作用。”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三:“谁是改革的阻力?”

  “大部制改革,好像没文化部的事。”正如蔡武文化部部长所言,“大文化部”并未出现。不仅如此,之前被广泛预测的“大金融”、“大能源”都并没有出现。王峰坦言,这次的改革“急不得”,要稳步前进。

  王峰说:“看准的要改,看不准的,或者在大家还没有一定共识的情况下,把它放一放。”

  每次改革中最大的困难还是“人”的问题。在改革围城之外的人如何评论都无所谓,但是身处改革围城之内的人彷徨不安是一定的。全国人大代表姜曦晖,家里三代人都在铁路上。

  姜曦晖说:“很多人认为,到了国家铁路局就能享受公务员待遇,到中国铁路总公司享受的是企业待遇。其实对于一个老铁路人,我真的无所谓。”

  上百万像姜曦晖一样的铁路职工将要面临再次选择。王峰说阻力一定会有,但绝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抗拒”,很多人为改革作出了牺牲。作为一个改革的当事部门,说没阻力不可能,但是说抗拒,也不大会。“抗拒”这个词还不至于。

  大部门制改革猜想四:如此长的名字怎么写得下?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抱怨机构名字太长,长达14个字的名字也被所大家关注。他表示,这两个部门合并,我建议业界包括研究界甚至民众,都应该想一想,寻找名实相符的好名字。没有一个名字有14个字,再加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得有多少字。对于这一点,王峰也表示有些无奈:“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达新机构它的职责范围,只能把名字拉这么长。如果大家有什么高招能让名字字数减下来,我听你的。”

  无论是火车票价的担忧,还是简政放权的期许,无论是时间的长度,还是名字的长度,都很关键,但是更关键的是,人民满意才是改革的试金石,是改革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结果如何,我们还有五年的时间去观察,去等待。

  (据新华网)

2013年3月16日 星期

第06版:新闻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