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3日 星期
赵本山22年演艺路

  前不久,赵本山退出央视蛇年春晚,曾让无数观众倍感遗憾。 正当人们还在对本山大叔或许明年能回归春晚舞台抱有期待时,赵本山做客郭德纲主持的新节目《郭的秀》时,这位叱咤春晚舞台20余载的小品界“一代宗师”宣布从此退出小品舞台。

  2013年1月18日,因为无法调和的“洗浴中心”,赵本山带着小品《中奖了》和一班弟子,彻底退出春晚,一个时代在意料之中悄然落幕。其实赵本山曾在1994年被“春晚”拒之门外,1995年那次也差点被干掉。

  《牛大叔》差点被毙

  近日,赵本山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1995年,《牛大叔“提干”》审查阶段,牛大叔原本是找乡长解决小学窗户没玻璃的问题,交流中发现了“扯蛋”的渊源。一位领导不悦,当场枪毙。老赵辗转联系到对方解释,这个小品给某国家领导人演过,人家说挺好。对方沉吟片刻提出修改意见。公演版本中,“扯蛋”的不再是乡长,而是乡镇企业的秘书。

  即便被删改,《牛大叔“提干”》仍然一炮走红,赵本山的声誉也随之水涨船高。

  民间讽刺尺度大

  讽刺权贵赢得掌声,不是赵本山灵机一动的发明,而是来自深厚的民间传统。

  东北乡间的二人转小剧场,冷场时有几招救场的撒手锏——挖苦权贵、精英、缺德的、残疾人、傻子……简单地说就是把高的拽下来,把低的踹一脚。这些撒手锏中最锋利的一把,就是讽刺当官的和当差的。在《牛大叔“提干”》中,牛大叔谈及官员时,如果用学院派的表演方式,很可能是直接挖苦。

  接着在10多年春晚之路上,1996年赵本山《三鞭子》“反面人物”是县长的司机,1998年的小品《拜年》讽刺对象是乡长的小舅子……

  赵本山讽刺权贵,小品到小舅子为止,电视剧到乡长为止,远没有民间讽刺的规格那么高。

  有讽刺就得有歌颂,出来混迟早要还。2008年“春晚”小品《火炬手》中,赵本山做了长达4分钟充满官方情趣的演讲:“在这个时刻,我代表我的老伴,向南方受灾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给你们拜年,你们要开心过年,一切都会过去的,有政府给我们做后台,怕啥啊!”演出完毕赵本山在后台失声痛哭:“如果不是我和宋丹丹演就砸了。”

  最爱调侃伪精英

  赵本山一直说自己是农民,大家也都乐意把他当成农民。事实上谁也无法否认,赵本山早已迈入社会精英的圈子。赵本山十分乐意亲近学者,自己在家也苦读诗书,泼墨挥毫,书法口碑颇佳。

  他的小品中最具精英气质的台词当属《策划》中的一段话:“(公鸡下蛋)它下蛋前心里特别矛盾,非常压抑。细想想,不是它要干的活它要干,丢不丢人?不对,是丢不丢鸡?它的同行怎么看?鸭怎么看?鸡怎么看?文艺界怎么看?又不对,是鸡界、家禽界怎么看?那些和它好过的母鸡们伤不伤心?鸡仔是该叫它爸,还是妈?”荒诞的情节,哈姆雷特式的内心追问,民间的二人转表演中百分百没有。

  赵本山最喜欢调侃的对象,是冒充精英的草根,典型人物就是《刘老根》中的药匣子。此人半通不通,他的“理论”能使他在邻里中占点儿小便宜;可一旦拿到台面上,“理论”总是能被冯乡长之流利用,反过来整他。

  有种舆论认为赵本山总是丑化农民。走进民间的小剧场你会发现,民间艺人的自我认识能低到自虐的程度。两个演员对骂对打,对观众下跪叫爹叫娘,残疾人和智障人士好像是理所当然的讽刺对象。

  如果就此认定民间艺人毫无尊严诉求,恐怕就大错特错了。偶尔碰到某些演出,那种尊严的诉求几乎是以仇恨的方式宣泄出来。

  急流勇退未尝不可

  说实在的,每年的春晚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无论抱着在看经典还是笑话的心态,都在等着看赵本山的小品。赵本山前几年的小品是创造社会流行语的园地,而其他人演的小品只能学社会流行语,确实有差距。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社会流行语利用网络传播要比春晚来得更快,只是春晚的舞台更广,易于普及罢了。

  “江郎才尽”的赵本山无法保证大众的笑点,占着高位又阻挡着新人的进入,他的退出春晚可以说是明智之举。所以无论谁接下赵本山的接力棒,压力和荣誉并重。   (据《南方周末》)

2013年2月23日 星期

第26版:奇彩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