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理论 教育 专题 企业 文娱 财经 旅游 生活 娱乐 健康 人才 视频 论坛 图片库 数字报
咸宁新闻网 | 咸宁日报 | 香城都市报 | 周闻天下 | 综合资讯 | 省情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减负赋能,让基层治理更“走心”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5-01-23 17:37:43 进入论坛 查看数字报 编辑:rwzh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基层干部身上的“牌子”少了,“台账”减了,但脚步却越发铿锵有力,走进群众的时间更多了。这不仅是一次“减负行动”,更是一场“提效赋能”的实践。党的基层治理改革正在为干部卸下繁琐事务的“枷锁”,赋予他们更多贴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与精力。

砍掉“盆景”,基层变“风景”。就像铺天盖地的广告牌会遮住城市的美景,基层多如牛毛的“牌子”也曾严重干扰实际工作。过去,一些基层单位门口挂满了各种标牌,“创优示范点”“服务窗口”“试点基地”……然而,这些“牌子”更多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挂,少有实际意义,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如今,随着“牌子革命”的推进,各级党委政府明确要求减少不必要的挂牌事项,还基层一个务实高效的工作环境。摘掉牌子,不仅减轻了基层干部的“门面压力”,更让他们能够将精力从打造“盆景”转向真抓实干的“风景”。无论是村庄清洁行动,还是乡村振兴项目,都开始更加注重实际效果,而非表面功夫。这一变化正如清理广告牌后的街道,愈发显得干净、清新,基层治理的风貌也随之焕然一新。

卸下“枷锁”,效率跑出“加速度”。台账,一度是基层干部的“心头大患”。一本本台账,看似是为了记录工作,实则很多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一个项目要准备十本台账、写几十份报告”的现象,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甚至陷入“做工作一小时,写台账三小时”的怪圈。如今,随着台账精简的政策推行,“枷锁”被彻底松开。一方面,上级部门明令禁止重复要报、过度留痕等行为;另一方面,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让工作记录更智能、更高效。一台电脑、一套系统,便能整合多项数据,大幅减少了基层干部的文书负担。正如跑步时卸下负重,脚步会更加轻快,基层干部腾出的时间和精力,不再浪费在“材料”上,而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加速度”的改革,释放的不仅是干部的时间,更是基层治理的潜力。

放下“秀场”,贴近“农家炕头”。摘掉牌子、精简台账后,基层干部的脚步回到了田间地头,回到了群众中间。这种变化,犹如演员从虚假的舞台走向真实的生活,少了“秀场”的表演,多了对“农家炕头”的真情实意。走进群众,不再是简单的“问卷调查”或“例行走访”,而是面对面地了解群众的诉求,心贴心地解决群众的困难。例如,某乡镇干部在走访中发现村里年久失修的灌溉设施影响了春耕效率,他当即协调水利部门,几天内便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干部的脚步越走越实,群众的心也越来越暖。群众是最朴实的“评判员”,干部脚上沾的泥土越多,干群关系也就越密切。基层治理的根基,正在一场场走访、一句句关怀中扎得更深。

扛起“风帆”,驶向“民生彼岸”。减负并不等于减责,基层干部从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更需要扛起“应担之责”,将更多精力聚焦在实干上。这种责任担当,犹如风帆上的桅杆,虽重但支撑着船的方向,也决定着船是否能够驶向“民生的彼岸”。减负赋能之后,基层干部的使命感愈发强烈。从乡村振兴到生态环保,从扶贫攻坚到公共服务,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他们实实在在地干出成绩。面对困难与挑战,干部们再也不能找“形式主义”的借口,而是必须迎难而上,以真抓实干交出答卷。

作者:张克宁

上一篇: 信昇亞洲指數荣获2024年中国品牌创新100强
下一篇: 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
相关新闻: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鄂ICP备06018974号  © 版权所有 咸宁日报社
 
咸宁日报主办 地址:湖北咸宁温泉路26号 邮编:437100  电话:0715-8128155 8128121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