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理论 教育 专题 企业 文娱 财经 旅游 生活 娱乐 健康 人才 视频 论坛 图片库 数字报
咸宁新闻网 | 咸宁日报 | 香城都市报 | 周闻天下 | 综合资讯 | 省情速递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 正文
把党的温暖送到“心坎”上
来源:咸宁日报 时间:2025-01-23 15:03:38 进入论坛 查看数字报 编辑:rwzh1

为充分体现党中央的关怀和温暖,日前,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3.84亿元,用于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中央组织部提出,走访慰问对象为生活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对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要普遍走访慰问。(1月7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中,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群众不仅是一次关怀行动,更是凝聚党心民心的重要纽带。正如春雨润物无声,党的温暖要深入人心,润泽基层每一寸土地。如何让“慰问一人、温暖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成为现实,是各级党组织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

政治站位是“指南针”。方向对了,路就稳了没有正确的政治站位,就像一艘船没有指南针,再努力也会迷失方向。各级党组织必须牢牢把握政治方向,明确走访慰问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解决困难群众的物质问题,更是用党的思想和关怀激励党员群众坚定信念,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要将走访慰问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不能把它看作例行公事或单纯的节日慰问,而是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出发,把它作为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抓手。要做好问题导向。摸清困难党员和群众的实际需求,找准“靶点”,杜绝“大水漫灌”式的泛化慰问。只有站位精准,才能使慰问有的放矢,让党的温暖更有力度。

精心筹备是“织网工”。细节决定成败,一场成功的走访慰问,背后必然有一张精心编织的“细节之网”。就像织网需要用心安排每一根线,走访慰问也需要周密计划和高效协调。要精准锁定目标群体。通过组织部门、社区和基层党组织,全面摸排困难党员、群众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在经济困难、疾病困扰、生活孤独等问题上,要尽可能做到“清单式”管理,为每一户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其次,要确保资源分配得当。资源不足容易导致走访流于形式,而资源分配不合理则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统筹,整合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确保慰问物资和资金精准投放。最后,人员安排也要科学合理。走访慰问是党与群众之间“心连心”的桥梁,派出人员不仅要有责任心,更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才能让慰问真正“走心”。

用心用情是“暖阳光”。温暖要沁入心田慰问的真正意义,不在于物质上的“雪中送炭”,更在于情感上的“心灵抚慰”。党组织要像冬日的阳光一样,用真情温暖每一颗“寒冷”的心。沟通是关键。走访慰问不仅仅是简单地送一份物资、说几句问候,而是要耐心倾听困难党员和群众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烦恼和诉求。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重视与关怀。第慰问要有温度。比如,为生活困难的老人送去一条御寒的棉被,为生病的党员送上详细的就医建议,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往往能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深切关怀。要注重“尊重”的分寸。困难群众的自尊心同样重要,慰问过程中既要表达关怀,也要注意尊重,避免引起被慰问者的心理负担或尴尬情绪。

基层走访是“润土壤”。根深才能叶茂,基层是党执政的根基,走访慰问则是巩固这片土壤的重要“养料”。一次深入的基层走访,不仅能帮扶一批困难群众,更能激活一片基层组织的活力,推动整体工作开展。通过走访慰问,党组织能够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发现一些平时被忽视的问题。例如,有些社区的公共服务短板可能会通过走访反映出来,有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也可能在走访中得到揭示。对这些问题,党组织要善于借助慰问契机,形成整改思路,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提升。此外,慰问活动还能起到宣传和示范作用。通过走访慰问,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关怀,让更多群众看到党组织在行动,从而带动更多党员群众参与到基层建设中,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作者:张克宁

上一篇: 减负赋能,让基层治理更“走心”
下一篇: 何永忠:书法与纯艺术之探讨 书法应坚守本质
相关新闻:
主管: 中共咸宁市委宣传部  咸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鄂ICP备06018974号  © 版权所有 咸宁日报社
 
咸宁日报主办 地址:湖北咸宁温泉路26号 邮编:437100  电话:0715-8128155 8128121
 
未经咸宁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