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非遗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延续,更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战略引领:赋予非遗传承更深层次的政治高度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基石,是国家和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从文化战略的高度来看,非遗传承不仅是文化领域的任务,更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一些国家试图通过文化渗透来削弱他国文化影响力。加强非遗传承,能够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守护好国家的文化边界。同时,非遗传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通过传承非遗,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凝聚民族共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非遗传承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传承。通过设立非遗保护基金、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等措施,确保非遗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二、全民文化参与:赋予非遗传承更广泛的社会活力
非遗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其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才能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学校是传承非遗的重要阵地。应将非遗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专门的非遗教材,开设丰富多样的非遗课程,如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音乐舞蹈等。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让青少年从小接触非遗,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社区在非遗传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组织开展各类非遗活动,如非遗展览、民俗文化节等,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现场展示和传授非遗技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此外,还可以建立社区非遗传承基地,为居民提供学习和交流非遗的平台,鼓励居民自发组织非遗传承团队,开展非遗传承活动。
三、文明交流互鉴:赋予非遗传承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非遗是中华文明的生动体现,向世界传播非遗,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推动非遗“走出去”,通过举办国际非遗展览、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非遗文化。
在传播非遗的过程中,要注重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能够为非遗传承带来新的思路和灵感。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非遗的特点,探索出更加适合中国非遗传承的新模式。同时,也可以将中国非遗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以文化自信自强为引领,以提升社会文明为主线,以促进文化产业为动力,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向全球传递中国独特的精神内涵。
(作者单位: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