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店小二”  护航筑通途

  (上接第一版)

  “迁一座坟安一片心”的细心密码

  迁坟工作涉及情感与文化,更是考验政府服务的细腻度。在枫桥村,车埠镇创新采用“人文关怀+政策引导”模式,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成立“迁坟服务队”,为村民提供从坟茔迁移、骨灰安放到祭祀保障的全流程服务。

  “我们尊重村民意愿,允许保留部分家族墓碑,并新建集中安葬区。”枫桥村党组织书记陈铁山说。

  枫桥村村民杨大哥的祖坟迁移时,服务队不仅帮忙联系专业团队,还协调村委会举办简朴的告别仪式。

  据统计,车埠镇累计完成迁坟792座,未发生一起因迁坟引发的矛盾纠纷。

  “镇里考虑得比我们自己还周到,祖辈的体面、后辈的念想都顾全了。”杨大哥的话道出792户迁坟家庭的心声。

  从青苗补偿到迁坟安葬,从政策宣讲到矛盾调解,车埠镇构建了“事前摸排、事中协调、事后跟踪”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从施工许可证办理到农民工工资保障,镇里全程跟进,效率比我们预想的快得多!”湖北路桥公司负责人王明说,因为车埠镇的高效服务,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项目预计今年9月通车,“比预期提前一年完工。”

  截至目前,赤壁长江大桥东延线项目主线路基、桥梁桩基等工程已基本完成。

  “服务重大项目就是服务民生福祉。”车埠镇党委书记罗宁霞指着长江岸线规划图说,“我们要让‘有温度的服务’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

  记者手记:

  车埠镇以“三心”工作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书写的不仅是项目进度表,更是一份基层治理的转型答卷。

  当无人机测绘与四方核查构建起补偿透明的“阳光机制”,当“昼看房源夜办入学”的定制服务消融拆迁坚冰,当迁坟服务队为792座坟茔迁移提供全流程服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工作方法的创新,更是治理思维的重构。技术赋能提升了行政效能,而真正叩开群众心门的,是将心比心的共情力。这种“硬制度+软服务”的辩证统一,恰是破解“政府干、群众看”困局的关键密钥。

  更深层次看,车埠实践印证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演进路径:重大项目推进从单一转向多元共治,从追求效率的“物理提速”升级为凝聚共识的“化学反应”。当镇、村干部化身“政策翻译官”“矛盾调解员”,当村民从抵触者变为建设者,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图景已然清晰。

  在高质量发展时代,唯有让服务带着温度落地,才能让发展获得最深厚的民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