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节气如何养生?
本报记者 李嘉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谷雨后寒气渐散,湿气渐重,人也易感外邪。谷雨养生既要顺应春生之气,为盛夏蓄力,也要防雨水湿气随风而入,伤及阳气。

  衣:防湿保暖 适时增减

  谷雨后天气转暖且气温相对稳定,市民朋友们更多时候可能觉得早晚的气温略有点凉飕飕,但总体还算宜人。

  “三月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谷雨时节的天气变化莫测,此时节的穿衣原则应该以防湿保暖为宜,并适时增减,采用“内层排汗、中层保暖、外层防护”的“洋葱式穿衣”方式,避免忽冷忽热导致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

  此外,老年人可通过佩戴护膝,以防痹症(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之症)发生。

  食:养肝健脾 祛湿为要

  谷雨,是春末夏初的过渡,冷热相交,湿由此而生,谷雨乃下。谷雨时节的食疗应以“养肝健脾利湿”为原则,饮食宜清淡温和,可多食山药、薏米、芡实等健脾利湿之品。

  民间又素有“吃春”习俗,谷雨时节香椿、荠菜、春笋等时令蔬菜正当时,可按俗“食椿”。

  香椿性凉,具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健胃助消化、润肤抗菌等功用;荠菜性平味甘,具有清热凉血、润肺止咳、利湿消肿、补钙强骨等功效;春笋性微寒,具有滋阴清热、润肠通便、健脾养胃、辅助降压等效用,均可应季食用。

  此外,谷雨新茶尤为珍贵,鲜爽醇厚,清新优雅,可提神醒脑,消除春困。但要注意,谷雨茶性微寒,空腹或虚寒体质者不宜多饮,或搭配红枣、姜片、枸杞中和寒性。

  住:夜卧早起 通风防潮

  谷雨时节昼长夜短,市民上床睡觉时间可稍晚于冬日,起床则需顺应日出,使阳气得以升发。

  夜晚最好保证7—8小时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耗伤气血;午间小憩15—30分钟,恢复精力。

  谷雨时节气候较潮湿,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60%,若湿度超过60%则易滋生霉菌。

  晨起宜开窗通风换气,散发湿气,保持室内干爽。若遇阴雨连绵,可闭窗启用除湿机,衣柜、抽屉中可放置防潮吸湿袋,以防衣物生霉。

  此外,中药艾草、苍术具有驱虫避秽等功效,置于香炉或不锈钢容器中点燃,关闭门窗熏蒸30分钟,待烟雾充分扩散后开窗通风,但需注意避免明火燃烧。

  行:适度运动 调和气血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乃春季养生之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乃夏季养生之要。

  值此谷雨春夏相交之际,市民运动宜选择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项目,以及踏青、散步、慢跑等低强度调和气血的有氧活动,并以身体微热、呼吸顺畅为度。

  专家建议,需避免清晨露水未干时锻炼,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防止风寒湿邪乘虚而入。

  若运动后不慎汗出当风,可饮姜枣茶温中散寒。久坐湿地或淋雨后需警惕“湿邪入络”,可用生姜、艾叶、花椒煮水泡脚,发汗除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