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水 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李嘉

  今年3月22日至3月28日是第38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是“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

  咸宁疾控为您梳理了家庭生活饮用水安全的核心要点,助您科学饮水,守护健康。

  咸宁疾控提醒,细节决定健康,家庭饮水安全不容忽视,自来水需煮沸饮用,桶装水与饮水机应注意使用规范,有条件可安装家用净水器。

  自来水虽经消毒,但输水管网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煮沸3-5分钟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并挥发余氯,改善口感。

  桶装水应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开封后建议一周内饮用完毕。饮水机需每月清洗,使用75%的酒精对内胆及管路进行消毒。

  家用净水器通过多重过滤技术有效去除水中杂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提供安全直饮水。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通过权威认证的品牌,同时根据水质需求选择合适的过滤技术(如RO反渗透、超滤等)。定期更换滤芯是维持净水效果的关键,建议根据水质情况和产品提示及时更换,确保过滤系统持续高效运行。

  自来水“异常现象”主要包括:氯味、乳白色气泡、白色絮状物。其中,消毒剂余氯(0.05-0.3mg/L)是保障管网水质安全的关键,煮沸后即可挥发,不影响健康;乳白色气泡是管道压力变化产生的微小气泡,静置后澄清可正常饮用;白色絮状物与水质硬度有关,钙镁离子加热后析出,属正常现象。

  健康饮水习惯,从日常点滴做起。拒绝生水与饮料替代,生水可能含致病菌、寄生虫;饮料无法替代水,长期饮用易导致肥胖与代谢问题。

  关注水质变化,若发现异味(如臭鸡蛋味、汽油味),可能提示工业污染,需立即停用并上报。

  刷牙时关闭水龙头,单次可节水3-5升;洗澡时采用间断放水模式;发现滴水水龙头及时报修,1个滴漏点每日可浪费30升水;进行废水循环利用,如淘米水浇花;使用器具节水,如节水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