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处幕阜山北麓的通城,是全省少有的无客水过境的县,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多发的形势,通城水安全一直面临较大考验。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水利部门的正确领导与部署下,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抢抓全省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机遇,积极对接湖北省“荆楚安澜”省级现代水网规划,聚焦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努力为通城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支撑。
1 拼争项目 激活全盘
项目是通城水利事业发展的生命线。项目活,则全盘活。通城水利部门坚定“项目为王”理念,形成“谋、争、建、管”的项目建设全周期管理闭环。
2024年,通城水利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到位项目资金11.55亿元,其中国债到位资金6.48亿元,在各县市排名全省第7位、全市第1位。2025年,全省“两重两新”项目41个,通城水利项目入列2个。2024年5月21日,通城水利部门在全省项目建设会上作交流发言;2025年,全省水利工作会议通报表扬通城水利部门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建设成效明显单位。
科学精准谋项目。通城县为山区县,区位和地域面积等先天条件不足,无大江大河、重要湖泊,在项目申报方面受限较多。水利部门科学做好项目谋划包装,与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合作,扎实开展项目前期要件办理,确保项目可行性与成熟度。近年来,精心谋划水资源调配等项目80多个。
抢抓机遇争项目。精准把握政策,靶向发力争资。防灾减灾类国债项目启动申报后,通城水利部门迅速吃透投资精神,从项目库中选取40个契合投资导向的项目进行申报,最终成功获批13个。积极申报2025年水利部“10+1”重点领域项目库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42.42亿元。经省水科院和水利部水规总院多轮复核,最终入库项目6个。
优质高效建项目。按项目清单化、清单节点化、节点具体化思路,推进项目建设。2024年,克服强降雨及持续高温保供水压力,科学安排施工,12月份全面完成下达国债资金建设及资金支付“两个百分之百”任务,得到省、市水利部门充分肯定。同时,严格开展监管。县水利部门组建督办专班,会同县委、县政府项目督办组,采取突袭、随机等方式,开展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全覆盖现场督查;聘请第三方单位对国债水利项目进行质量监督,确保工程建设依法依规实施。培训提升素质。专门组织6次大型项目建设管理培训,200余人次参训。相继优质高效地完成云溪、百丈潭、左港等34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提升安全系数,提高水源蓄积能力。综合改造东冲与隽东两大灌区,全县灌溉面积新增5.6万亩、恢复9.9万亩、改善5.9万亩,每年减少漏水损失785万立方米,对保障全县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意义重大。
压实责任管项目。做好项目管护,长久发挥效益,是实现争项争资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上,通城全力建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机制,编制完成《通城县农村水质提升三年专项行动方案》。通城水利部门饮水工程管护工作得到省水利厅通报表扬,2024年又顺利争取专项资金792万元,保障数万人的饮水安全。
2 防御灾害 守护安全
全面落实防汛抗旱主体责任,加强预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防汛抗旱物资储备。通城水利部门科学编制96座水库及48条河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山洪灾害防御包保责任体系,规范化管理涉水基础设施,组建防汛抢险应急突击队和防汛技术团队,精准调度,科学防御。
2022年,通城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旱,水利部门多方联动,相继采取预防为主积蓄水源、提前预警节约水源、精准调度用好水源、扩大增量、新掘水源等高效应对措施,快速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全县无一起送水现象,实现大旱之年无大灾目标。
2024年梅雨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水利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水利局提前预泄腾库容,严格值守快响应,全员上阵除风险,顺利经受住持续强降雨重大考验。在邻省邻县纷纷遭遇严重内涝的背景下,通城县取得“不漫一坝、不垮一堤、不泡一街、不伤一人”的防汛成绩,得到省、市防办的充分肯定,牢牢守住鄂南门户水安全防线。
3 稳固供水 保障民生
通城县以“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为总体布局思路,充分挖掘供水潜能,推进水质提升行动,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农村饮水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决策部署,加大饮水工程建设力度。
持续加大投入。引青济隽工程总投资8.96亿元,为省重点项目,日供水10万吨,2024年9月开工,可实现全县城乡供水同网、同价、同质,是全面提升通城县供水安全的支撑性工程。2024年水利部门争取资金3.8亿元,保障前期资金需要。近三年相继投入资金3885万元,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22处、管网延伸18处,全面解决12万名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和5个产业基地的供水,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94.1 %、保障率达到100%,农村居民饮水更方便、更稳定、更安全。通城县主要领导在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通城抗旱保供水经验。
2024年7月1日有效降雨后,持续干旱达7个月。加之重要水源地百丈潭、东冲、左港等5座中小型水库正在除险加固,难以有效蓄水。多种因素叠加,严重影响供水。在通城县委、县政府统筹部署下,县水利局科学调配水资源,确保了全县饮用水供水稳定。
4 改善生态 水美乡村
治管结合,改善水生态,让源源活水秀美一方乡村。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对北港镇枫树河、四庄乡四庄河及关刀镇关刀河、台源河等小流域,开挖疏浚生态河道,成就美丽生态画卷。
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视河湖为生命体,实现人与河湖和谐共生。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责任,18名县级河湖长作好示范,带头巡河。2024年销号整改问题120个。常态化保洁河湖。水利部门做到每周有干部职工参与洁河行动,“水利志愿者”红马甲飘红两河四岸。开展河湖“清四乱”,销号率达到100%。对河湖实行健康评价和水质检测,随时为强化优化监管把脉问诊,有的放矢。全县87座水库和48个电站已全部核定最小生态流量,配置专管员记录生态流量数据。
紧扣改革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制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计划,科学核定水权,让节水走向制度化。2024年,通城县完成3.24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治理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5.4平方公里,完成水利部水土保持图斑销号13个,整改到位率达100%。
在全省碧水保卫战“幸福河湖”行动成效遴选中,通城县县级河湖长雷玲同志获评全省“优秀河湖长”,河湖长制工作股负责人毛柯人获评全省“最美护河员”,全县河湖长制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