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典中感悟岁月
口述/徐雅琪 整理/本报记者 陈希子

  春节假期,闲来无事,在家整理出小时候的语文课本,翻开泛黄的书页,那篇经典课文《匆匆》顿时映入眼帘,时光荏苒,虽然我已毕业多年,但文章里的很多语句还能熟练背诵。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引人深思。读罢此文,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对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脆弱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

  文章开篇即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一组排比句,勾勒出一幅幅自然界万物更迭、生生不息的画面,随后笔锋一转,提出“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一直击心灵的问题,瞬间将读者的思绪从自然界的循环往复拉回到人类时间的单向流逝上,引人深思。

  作者用一系列生活化的场景,如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时间从水盆里、饭碗里、凝然的双眼前悄然溜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无声消逝,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时间就是这样在不经意间,从我们指缝间悄悄溜走,不留痕迹。这种细腻的描写,让人仿佛能看到时间的影子,感受到它的匆匆与无情。

  文中还引用了古人关于时间流逝的感叹,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主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朱自清先生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对时间管理的渴望,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现在,不要让宝贵的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白白浪费。

  读完《匆匆》,我深刻体会到,时间是最公平也是最无情的裁判,它不会因为任何人的祈求而停留,也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忽视而加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时间的主人,合理规划,高效利用,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意义。同时,这也促使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否真正做到了珍惜时间,是否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能保持一颗感知美好的心,不让生活的琐碎消磨掉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为什么《匆匆》会成为经典文学作品?我想,或许因为其不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剂唤醒时间意识的良药,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停下脚步,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与时间的关系,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活出无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