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如光 微以致远
——记全国优秀教师饶红云

  本报记者 黄柱 通讯员 刘騉

  她是教育部授予的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是荆楚教育名家卓越班主任培养对象,咸宁市首届优秀人民教师,咸宁市饶红云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她坚信,教育是一场修行,要从改变自己做起,去影响他人。她就是——赤壁市第一初级中学教师饶红云。

  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近日,赤壁市一初中的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氛围——那是知识与梦想的交织,是文字与想象的碰撞。饶红云站在讲台上,眼神中闪烁着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她不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引领一群孩子走进一个广阔无垠的阅读与写作世界。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的是……”饶红云的话语温柔而富有磁性,她轻轻地翻开一本经典的书籍,仿佛打开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孩子们坐在桌前,小脸蛋上写满了好奇与期待,他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字句。

  阅读时间开始了,教室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偶尔传来的孩子们因某个有趣情节而发出的笑声。饶红云穿梭在课桌间,不时停下脚步,与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解答他们的疑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随后是写作环节。饶红云耐心地指导孩子们如何将阅读中的感悟转化为文字,如何构建故事框架,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心中的世界。孩子们低头沉思,笔尖在纸上跳跃,一个个鲜活的角色、一段段感人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诞生。

  这样的场景,在饶红云的班级里时常出现。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阅读与写作。初中三年时间里,每个孩子至少精读三十本书。阅读成为了饶红云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将阅读力转化成了学习力,转化成了看得见的进步与成绩。

  都说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拦路虎,但在饶红云的引领下,每一位学生都不畏惧写作,并且都能在规定时间内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既有文采又有思想的文章。仅2022年一年,她的学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班级已结集汇编两本近五百页的作文集,学生个人作文集《灵犀文集》等也已结集。

  引领孩子成为班级的主角

  教育,存善心,可点亮。

  饶红云和科任老师一起,带着每一个学生一路成长,在自己的教育园地用心耕耘。饶红云从不夸耀自己,因为她深知,教育的成功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饶红云班里的学生个个充满了正能量,都愿意为班级服务。人人争当值日班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中学会自律;人人争相为办班级黑板报出力,争当学习小组长,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人人都有兴趣爱好,课前一支歌,高唱古诗词,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得特别有感染力。每一个孩子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员,人人都能被“看见”。

  家长说,把孩子交给饶红云很放心。学生张家穗说:“在十二班,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尊重,都可以在台上发光。长大后,我要当大学教授,要写书,把我们的故事写给所有人看。”

  丰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

  要求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教师首先要做那样的人。饶红云希望学生做一个热爱学习、积极上进的人,因此她在学习之路上砥砺前行,从不懈怠,始终践行着“终生学习”的理念。

  2021年,饶红云加入荆楚教育名家卓越班主任研修团队,获得了向导师面对面请教的机会。她虚心向团队优秀同行学习,不放过每一次学习机会,每年听全国著名专家线上线下讲座20场以上。

  多年来,饶红云坚持阅读,平均每两周阅读一本书,内容涵盖文学作品、语文教学专著和教育类书籍。她还观看电影、纪录片,提升文学素养,提升理论水平,拓宽知识视野。她坚持每天写千字以上的教育随笔,自2021年以来,已累计逾百万字。

  饶红云经常受邀开展讲座,她总是谦虚地说:“开展讲座只是为了学习,多方面提升自己。”在准备过程中,她可以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督促自己教书育人不茫然;在梳理素材过程中,她回望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警醒自己,教育其实可以更美好。她就是这样,不忘教育初心,永不止步,一路努力追求教育的诗和远方。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每天清晨,坐在书桌前,手捧一本书,是她最美好的时光。她把所学牢记于心:教育就是点亮学生!

  饶红云说:“感谢每一位和自己相交相识的人,他们都是我成长路上的老师,让我深刻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场丰富自己、点亮学生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