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目前临床上多称为脓毒症,是当人体被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后,机体对感染产生失控的炎症反应,从而引发全身一个或多个脏器衰竭。
败血症的诱因有哪些,早期有什么症状,如何进行治疗和预防?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专家为大家解答。
问:败血症的诱因有哪些?
答:败血症的诱因有多种,包括外伤合并感染、肺部感染、急腹症、肝硬化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和本身存在基础病的人群,如慢性肾病、肝病、糖尿病等,还有长期使用抗生素或乱用抗生素的人群,容易发生败血症。
问:败血症早期有什么症状?
答:败血症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萎靡不振、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躁动、尿量减少等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关注其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的变化。比如:发烧超过38摄氏度或低温;心率增快(超过90次/分钟),同时伴有呼吸急促(静息状态下呼吸频次大于22次/分钟)和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等要及时送医。
问:败血症如何治疗?
答:医生会通过血常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影像学等检查确认病情,针对导致败血症的不同病原体,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抗病毒、抗真菌药物来杀灭病原体,通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严重时可手术干预,清除感染灶。
败血症的特点是进展快,一些患者几天就可能进展到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是死亡,所以败血症的早识别、早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败血症需要集束化治疗,抽血培养寻找病原体,补液、注射抗生素等都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问:败血症如何预防?
答: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败血症的日常预防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增强免疫力,包括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果等,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其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食物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要洗手。
再者,对于一些容易引发感染的疾病,如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要及时进行规范治疗,避免感染扩散和加重。儿童、老年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量少去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在医院等容易接触病原体的环境中要做好防护措施,每年及时预约疫苗接种。
最后,就诊后一定要遵从医嘱,及时接受治疗,以防病情急剧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