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难支,众柱成林。”这是嘉鱼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费海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嘉鱼县79个行政村,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团结”是绕不开的两个字。但各村的立场不同,时常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
怎样通过党建引领,在不同村之间增强统筹,让乡村的发展更具整体性?眼下,一种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联合党委”在嘉鱼兴起。
从“无序”到“抱团”
有段时间,嘉鱼县高铁岭镇八斗角村党总支书记尹志义在新庄村和九龙村之间来回奔走协调事务。
让尹志义如此忙碌的,是一条生产道路的修建。这条路按规划,经过新庄村、九龙村。但道路什么时候修、如何划定土地产权归属等相关事宜,几个村没有谈拢。“多次跑,多次协调,还是很难推进。”尹志义感叹。
今年初,高铁岭镇通过盘土地、引项目、促流转等措施,以打造“中国香柚小镇”为目标,大力发展香柚产业。
镇党委书记陈刚在项目推进中也碰到了难以推进的情况。“到底有什么方法,能让各村拧成一股绳,共同推动香柚产业发展?”
嘉鱼县委组织部给他支招:“绑定各村,先绑定各村党支部。”这就是嘉鱼正在推行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模式——“联合党委”。陈刚决定试试。
5月,高铁岭镇4个行政村联合成立香柚小镇联合党委,并将各个村的党组织纳入其中。
出任联合党委书记的,是高铁岭镇党委书记陈刚。“大家是一个发展综合体,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面对4个村级党组织书记,陈刚一再强调抱团发展的理念。
协调各村矛盾,是联合党委的重要职责之一,陈刚把4个村的干部叫到一块儿进行协调。
“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各村的发展方向、发展理念不同,联合党委从整体做谋划,在推进香柚小镇项目时,把4个村的7000多亩土地纳入流转范围,各村有利可得,问题迎刃而解。”陈刚说,也趁此解决了八斗角村产业路不通畅的难题。
尹志义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有了联合党委的统领,不仅10.4公里的产业路得以顺利修建,4个村的抱团发展也顺风顺水。
从“自顾自”到“齐步走”
11月27日,嘉鱼县渡普镇东湖村美山合作社的稻田里,社长朱美山正在育苗。
“今年根据我们的水质情况进行了改良,种植水稻+养殖小龙虾的收成不错,又套养了罗氏沼虾,单罗氏沼虾这一项,就比去年增收了10万元。”朱美山说。
丰收的背后,得益于嘉鱼县推广的“小龙虾+水稻+罗氏沼虾”的“两虾一稻”综合种养模式,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情况下,实现了亩均产量200多斤,亩均增收2000元以上。
渡普镇境内湖泊众多,水系发达,具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全镇水产养殖面积4万余亩。但长期以来规模“散、乱、小”的弊端制约着产业发展。
为了长远发展,渡普镇围绕水产产业的品种培育、养殖、销售等关键枢纽,组建成立水产产业联合党委, 引进浔味嘉鱼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构建起“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架构,在高温季节充分合理利用稻田闲置环沟,套养罗氏沼虾,让农户实现增效增收。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