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近视度数不高,要不要配眼镜?

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近视度数100度左右,但家长并不想给孩子配眼镜,担心戴上之后眼镜就摘不下来了。首先,近视的成因主要是因为眼球的过度发育,造成眼轴长度大于正常指标,当光线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成像焦点落在视网膜的前面,这样就会造成患者看不清远距离的目标。

而眼镜的作用是调整成像的位置,将目标重新移动到视网膜上,这样患者就可以得到清晰的成像了。所以眼镜的作用并没有那么神秘,就是一个物理上的光学成像机制。但对于度数较低的孩子,需不需要用眼镜来矫正视力呢?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有视觉模糊的症状。有的孩子近视度数不高,但是身高较高,上课坐的位置靠后,上课经常看不清黑板,而且在模糊的状况下,很多孩子还采用眯眼、过度用力等方法改善视力,长期这样不仅眼睛容易疲劳,而且眼睑的压力还容易造成角膜散光的产生,所以这种情况需要配镜。

2、调节功能的评估。调节是眼睛在看近距离目标时,通过眼内晶状体的变化而保证能够看清近距离目标的过程。在生活中,部分孩子的调节能力可能会低于该年龄的水平,一般称为调节不足,有证据表面调节不足会促进近视的增长。而对于近视眼不戴眼镜,本身就会影响眼睛的调节功能,减少看近时调节的使用量,长期看更加重了调节不足的问题。所以这样的孩子从控制近视增长的角度来讲也要尽量要配戴眼镜。

3、聚散功能的评估。和调节类似,聚散功能也是视功能之一,当眼睛看近的时候两眼同时内转为聚,一般称为集合;当从近转为看远的时候眼球向外旋转为散,一般称为散开。聚散功能和调节功能两者是联动的,产生调节的时候会伴随集合,减少调节的时候会伴随散开。在视功能异常中有一种情况叫做集合不足,就是当眼睛看近的时候眼球内转不足,这个异常会造成患者看近的时候舒适度下降,出现明显的视疲劳症状,而如果患者存在近视而又未矫正,调节的使用量会减少,相应集合量也会下降,这就进一步加重了集合不足的负担,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患者出现显斜视,双眼无法再融合协调使用。所以这种情况也同样需要配镜。

排除以上情况,如果没有主观意愿,低度近视也可以暂缓配镜,但建议每三个月至半年复查,跟踪近视光度和眼轴长度的变化,如果还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要尽快配戴眼镜了。

(咸宁市教育局咸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咸宁市视防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