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永安街道西大街社区电力小区
美了环境 暖了民心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徐鹏 彭丹 谭微

路面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一株株白玉兰树高大挺拔,透过的阳光温暖和煦;大幅宣传图十分醒目,彰显着小区的特色气质。

近日,记者走进咸安区永安街道西大街社区电力小区,看到这里美好的环境和洋溢在居民脸上的笑容,感受到小区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

● 健身场所群众赞

跳舞、健身、跑步……居民不出小区即可尽情享受健身乐趣。12月10日下午,电力小区居民正利用椭圆机锻炼身体。

记者现场看到,该小区安装有健身车、三位扭腰器、双位太空漫步机等健身器材。每天早晚,都会有不居民人前来锻炼,尽情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我们一下楼就能在小区里使用健身器材,真的很方便。”居民陈阿姨说。近年来,西大街社区积极探索小区精细化管理,聚焦阵地建设,打造“家门口”健身圈,让居民幸福感就地“升温”。

电力小区原是单位型小区,有3栋楼54户居民。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广场舞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需求,西大街社区利用小区闲置空地打造“5分钟健身场”,为居民提供服务。

“群众要健身,场地是依托”,如何打造“5分钟健身场”,才是切中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关键。它位于小区内,居民只需步行即可轻松到达。

小区里的健身场是居民交流互动的平台。小区邻里管家们在健身场不定时收集信息,聚焦小区治理中的难点,从“小切口”推动治理“大文章”,从而提升基层党建活力和小区治理水平。

● 共享厨房暖人心

在电力小区内,有一个充满温馨与欢乐的共享厨房。这里,时常上演着大家一起做饭、各家出一个菜的热闹场景。

中午10点半,共享厨房已经敞开大门“迎客”。香喷喷的饭菜吸引了小区内和附近居民的注意。小小的餐厅内暖意融融。

共享厨房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起做饭、交流、分享生活的点滴。有时候,大家会共同商量菜单,然后各自分工,有人负责买菜,有人负责烹饪,有人负责布置餐桌。当一道道美味的菜肴被端上餐桌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心情。这种共同参与的过程,不仅让饭菜显得更加美味,更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和合作的力量。李阿姨平时一个人住在小区,她表示:“平时身体好的时候自己烧菜,身体不好就去楼下共享厨房大家一起吃,共享厨房十分方便,也为我们老人提供了服务。”共享厨房成为了大家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更加和谐。

今年“桂乡管家”入户走访时,发现小区内部分家庭户型较小,无法拓展厨用空间,加之辖区独居、高龄老人逐渐增多,社区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日益凸显。

为破解居民“吃饭”难题,社区“桂乡管家”积极开展星空夜话、圆桌会等,召集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居民代表共商共议,最终决定对电力小区邻里驿站现有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建设共享厨房功能服务区。

● 邻里驿站有温度

在电力小区,有这样一个温暖的角落,居民们叫它“邻里驿站”。这里虽然面积不大,却集党建、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在这里居民能“一站式”办妥很多事。

记者在邻里驿站内看到,这里面积不大,但“五脏俱全”,设有活动室、休息室等功能区,沙发、饮水机、报刊架等设施一应俱全。

“自从有了邻里驿站,我们工作途中累了可以进来歇脚,没事还能过来聊聊天,很惬意。”外卖小哥张师傅开心地说。

“别看我们的邻里驿站建立的时间不长,但是深受群众喜爱,每次举办志愿活动,群众都积极参与。”西大街社区干部谭微说,以邻里驿站为载体,社区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的宗旨,整合志愿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义诊、义剪、亲子课堂、全民阅读等志愿服务,深受群众喜爱。

“有了邻里驿站,党员可以在这里开展学习,也方便为居民办实事。在这里,社区、志愿服务团体多方参与、多元联动,居民的诉求有专人登记解决,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网格,实现‘党群连心、部门联动、问题联治’。”社区工作人员钟军说。

电力小区的邻里驿站,成了网格员的歇脚点、居民家门口的服务点、党员作表率的示范点。社区居民的最大感受就是,小区环境变美了,生活舒适了,社区工作更贴心了,居住氛围更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