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之为与淦河之变
——淦河上游探访记
通讯员 龚清华 曹雨花 杨淦川

  淦河的长流,奔腾不息;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淦河是咸宁的“母亲河”,上游段长40.3公里,流经咸安区桂花、马桥两个镇,穿过城区,最终汇入长江。

  去年以来,市政协聚焦淦河流域(上游)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进行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并在深度调研、广纳良策后,建议实施污染防治、生态建设、环境整治、文化赋能、生态富民、体制创新“六大工程”,建设淦河“百里画廊”,打造新时代咸宁版“富春山居图”。

  一年近满,淦河流域(上游)变化如何?11月中旬,笔者沿河实地探访淦河上游的美丽蝶变。

  源头保护,河水“清”起来

  满目苍翠,溪流淙淙。笔者来到咸安区桂花镇高升村四组,穿过一座古廊桥,前行700余米,只见一潭约20平方米的碧水掩映在茂林修竹中。这就是淦河的源头——三十六人泉。

  “生态隐患消除了,泉水更清了,环境更美了。”桂花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活动小组组长张腾介绍。市政协调研组去年调研时,周围还是泥巴路,杂草杂木丛生,污水、杂草随雨水混入泉水。随着整治工程的完成,泉水杜绝了污染隐患,周边环境焕然一新。

  淦河保护,必须从源头开始。三十六人泉是地下和山涧涌出的清泉汇聚而成。市政协调研组实地调研时,发现淦河上游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有待提升,提出了源头三十六人泉等地实施污染防治工程的意见建议。

  调研成果造福淦河。一年来,咸安区政府采纳市政协意见建议,实施三十六人泉水源地整治工程。今年初,工程设计征求市政协意见。市政协主席梁细林带领调研组成员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提出了多条建议:周边环境应修旧如旧,路面硬化不用瓷砖,改用碎石;挡土墙过高,和周边环境不协调,应基本和地面平行;泉水周边护坡坡度过陡,不利于水土保持,应降低坡度……

  这些真知灼见在最终方案中被一一采纳。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