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凌晨3点左右,咸宁城区天洁餐饮一条街,夜市的喧闹渐渐褪去,咸宁城发环保餐厨处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驾驶着清运车,逐一收运商户的餐厨垃圾。
记者了解到,这是我市餐厨垃圾在管理机制上不断优化调整的一个举措。通过前期运行,该公司对各站点日收运处理数据进行分析后,推行错时收运、延时收集等收运模式,力保应收尽收。
“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置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扩面,打造餐厨垃圾处理‘咸宁模式’升级版,建设全域‘无废城市’。”2023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部署重点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求。
近年来,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我市在稳步推进餐厨垃圾集中式处理的基础上,深化探索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方式,着力构建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就地处理”双推进咸宁模式,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从试点到推广
就地化处理模式落地生根
餐厨垃圾处置,体现社会文明程度和治理水平,关乎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群众健康。2022年5月,我市召开餐厨垃圾处置工作现场推进会,咸宁高新区餐厨垃圾处理站正式亮相——
在这里,一台占地约8平方米的设备,可以“消化”一吨餐厨垃圾。该设备使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技术,仅需4小时便可让餐厨垃圾“一键”变废为宝,根据餐厨垃圾收运实际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肥、油产出物,进行售卖,处理现场闻不到异味。
这是咸宁高新区按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散化、小型化、生态化要求,在全市先行先试,率先开展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项目试点。试点自2020年10月启动,先后分两批布点建成14处餐厨垃圾就地处理站,投入设备31台,日处理能力达到31吨。
“处理效率高、站点易设置、运输距离短、生态效益好。”咸宁高新区的成功试点,为全市探索餐厨垃圾处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现场推进会后,各县(市、区)迅速掀起建设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设施高潮。
崇阳县建成站点25处,购置设备25台;通山县建成站点18处,购置设备18台;嘉鱼县建成站点16处,购置设备17台……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餐厨垃圾就地化处理模式在全市落地生根。目前,全市建成站点136处,购置设备158台,累计处理餐厨垃圾15450.75吨。
从单一到并行
形成优势互补的咸宁模式
早在2020年11月,我市城区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运行,设计处理规模为100吨/日,安排了5条收运专线、7台专用车辆,对城区企事业单位、食堂、大中型酒店、早点、夜市的餐厨垃圾和29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集中收运处理。
“餐厨垃圾收运工作存在点多、面广、线长的问题,就地化处理模式正好弥补了集中式处理短板。”负责城区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监督管理工作的市城管执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餐厨垃圾腐烂变质速度快,尤其是夏天,如不及时处理易造成环境污染,且长距离转运有二次污染风险。
“分散产生的集中处理,集中产生的就地处理。”该负责人介绍,“集中式”适用于处理量大、成分较复杂的餐厨垃圾,能综合处理餐饮单位的餐厨垃圾和居民生活产生的厨余垃圾、农贸市场的果蔬垃圾、集贸超市的食品垃圾等。“就地化”设点灵活,可随时投放随时处理,主要规划布局在机关食堂、学校、医院、大中型餐饮企业、工业园区、偏远乡镇等。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