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锦广场“新”生记
本报记者 黄兰芬 章文静 通讯员 王楚军 胡婷
◀改造前的九重锦广场
▶改造后的九重锦广场

  从脏乱差地块到都市消费休闲新场地,九重锦广场的华丽转身,见证了城市微改造的力量与魅力。它不仅激活了商业活力,更提升了市民生活品质,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城市新名片。

  看一看

  7月18日,咸安区书台街与书旗路交汇处,记者走过斑马线,从南面进入九重锦广场。

  映入眼帘的是精心铺设的水泥印花地面,图案优雅且不失现代感。脚下的触感平滑而稳固,行走其间,倍感舒适与安心。

  沿着步道前行,随处可见休闲桌椅板凳,每一套座椅处都配备了遮阳伞。许多过往行人在此小憩,享受繁忙生活中的片刻宁静。这些“城市家具”的设计既实用又美观,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融。

  九重锦广场中央,精心布置了一排花箱,栽种有多种花卉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四季更迭,花箱里的造景也将随之变换。

  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广场前排的商业盒子,它们由集装箱改装而成。集装箱商业盒子设计新颖,色彩斑斓,内部设施功能完善,既为游客带来了舒适的购物环境,也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

  周黑鸭、正新鸡排等知名品牌的入驻,让这里成为了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各式小吃琳琅满目、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紧挨九重锦广场的,是一个商业中心,里面有丰富的业态种类,时尚服饰、儿童游乐场、手工艺品店、超市、口腔诊所……改造后的广场,不仅让本地居民有了更多休闲娱乐的选择,也吸引了游客观光、驻足。

  如今的九重锦广场成为了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向外界展示着咸宁城市生活的魅力与活力。

  说一说

  四个月前,九重锦广场还是另一番模样——

  大型游乐设施随意占据着广场的公共空间,不仅影响了美观,更阻碍了人车的正常通行;广场的地面,因车辆的无序进入和停放,变得坑洼不平;木质商业盒子缺乏规划,给商户经营带来了困扰,也让顾客感到不便;各类管线裸露在外,杂乱无章,影响美观的同时,更埋下了安全隐患;无排水系统,一到雨天广场上就泥泞不堪、污水横流。

  于是,九重锦广场的商户向市城管执法委提交改造申请。该委对此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联系淦川设计院对广场进行实地勘察,仔细分析,制定出一套合理规范的设计方案。改造过程中,还充分尊重群众意见,将群众的意愿融入每一处细节。

  施工单位于4月16日正式入场,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九重锦商业广场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印花地面施工,为市民提供了安全的步行环境;设计了非机动车停车位,规范了车辆停放,实现了人车分流,大大提升了广场通行的安全性和效率;杂乱无章的管线也被整齐地归置,消除了潜在的隐患风险;排水系统的优化,让广场在雨季也能保持干爽。

  改造后的九重锦广场,功能分区明确、商业盒子摆放有序、环境升级,不仅方便了商家经营和游客消费,还成为周边居民驻足休憩、享受悠闲时光的理想场所。

  商户们对九重锦广场的改变赞不绝口,披萨店的王老板说:“改造前,广场的环境让顾客望而却步,现在环境好了,人流不断。”

  周边的住户周先生表示:“以前广场的脏乱差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现在这里成了我们散步休闲的首选之地。”

  游客黄女士更是感慨:“原本只是路过,却被广场的美丽和活力所吸引,成为了我们行程中的美好记忆点。”

  数一数

  一个多月的施工周期,九重锦广场经历了从破旧到繁华的华丽转身。

  1000多平方米的水泥印花地面,取代了破损严重的大理石路面,不仅美观,更提升了防滑性能,确保行人安全。

  新增设的20余套座椅和桌子,可供近百人同时休闲,提升了广场的舒适度,满足了大人流量的需求。

  原本的9个木质商业盒子,升级为方形网红集装箱,数量增至19个,不仅提升了安全性,还通过设计丰富了视觉体验。

  改造后的广场,实现了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人车分流、商业盒子规范设置,优化了经营环境。

  19个商业盒子直接创造了数百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了周边服务业的发展。

  夜晚,广场上音乐、书法等培训班展演,吸引了大量市民,增加了广场的人气,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活力。

  记者从九重锦广场运营处了解到,改造升级后,广场上整个商业的营业额增长约20%。紧挨广场的超市客流量从3000人/天激增至5000人/天。

  此次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通过精细化设计与管理,成功打造了一个城区新消费热点,让九重锦广场成为咸宁高新区商业与休闲的新地标。

  九重锦广场的蜕变,是城市更新战略的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微改造在激发城市空间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具有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