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推动教育扩优提质

  (上接第一版)

  我市通过开齐开足课程和课时,上好每门学科的每一堂课,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规范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根治一些学校“只盯着考试科目”的错误观念和不当行为。

  我市打破传统以刷题、知识点灌输为主的学习方式,探索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站到学习的中央;把“讲堂”真正变为“学堂”。

  我市正视学生的差异,学校评价上“不用一把尺子量所有的学生”,做到“让人人找到自己的位置、让人人都有机会、让人人都有进步”,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发展才是真正的质量,进步即是质量”。

  共联,让老师教好课

  孩子读好书,离不开老师上好课。“教联体”有效平衡了教育资源。

  在市城区,“教联体”平衡了入学不均衡的问题。

  市实验小学在学校遴选出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共计10位名师,前往市第三实验小学交流任教。

  市第三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比往年同期增加100余名学生,数据体现了两校融合共建带来的新变化。

  市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市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黄建军介绍,两校成立教联体后,实现管理、师资、硬件设施各方面全面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将创造性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市实验小学、市第三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示范教联体。

  在县市区,“教联体”平衡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崇阳县第二实验小学鹿门校区,崭新的教学楼、塑胶操场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每个班都安装有班班通和空调,音乐室、美术室、形体室等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

  谁能想到,这是一所农村学校。

  “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懂得做人的道理。篮球、足球锻炼了体魄,更让我们学会了分享。”鹿门校区学生程修平开心地说。

  “教联体”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毕竟涉及师生众多,学校有想法,老师有诉求,家长有意见,孩子有期盼。

  我市以“教联体”为单位,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在项目建设、师资配置、经费保障、质量评价等方面统筹安排。

  我市在“教联体”内一体推进人事、教学、安全、财务、后勤管理,建立“教联体”校长在主校与分校之间轮流办公、定期巡查制度,保证教联体内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考核一体。

  我市通过打破校际藩篱,整合学校资源,在“教联体”内实行教师联聘、跨校任教,在“教联体”内建立学科大教研组,汇集同学科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实行横向和纵向交流,形成合作与竞争、“1+1>2”的良好效果。

  目前,全市共组建教联体127个,413所义务教育学校被纳入教联体建设,义务教育学校覆盖率达94.08%,融合型教联体43个。5个教联体被评为省级示范性教联体。2023-2024年度义务教育教师交流1450人,其中城到乡交流教师471人,交流轮岗的城区骨干教师占比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