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
——中共崇阳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解读

  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担当使命,感恩奋进,进一步增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二)要从融入中央和省市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美丽乡村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美丽湖北建设,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多个案例入选《美丽中国在行动2024》报告。市委市政府把建设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作为奋斗目标。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是崇阳对总书记殷切嘱托的最好回应,是崇阳融入全省发展大局的战略路径,是崇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要切实增强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中加快建成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省委书记王蒙徽在崇阳调研时强调,要以解决厕所、污水、垃圾等问题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乡村建设得更加宜居、更加美丽。市委书记孟祥伟指出,崇阳县乡村建设属全国最高档次之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形成的一些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推广出去。市委作出从崇阳开始全域推进“千万工程”的决定。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感恩奋进,牢牢把握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四个功能定位”,深入推进“五个以”实践探索,加快融入省市“五个一”发展调控机制,全面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在落实省、市战略部署中勇挑重担、走在前列。

  二、找准路径,明确方向,牢牢把握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四个功能定位”

  (四)建设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模式,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标杆样板。

  (五)建设华中地区旅居康养休闲目的地。依托青山绿水、秀美乡村,全域推进“千万工程”,打造“一湾一景、一村一画”,开发温泉、溶洞、樱花、湖库等特色康养资源,推进乡村旅游、康养度假全面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六)建设武汉都市圈绿色产业配套承接区。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产业链供应链,积极承接制造业关键环节转移,推动大健康、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成势见效。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做优做特雷竹、茶叶、生猪、中药材、优质稻等品牌,建设武汉及周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七)建设全省乡村治理先行区。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深入开展探索创新,推进省级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建设,在发动群众共建共治共享、重构基层政权治理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三、深入推进“五个以”实践探索,奋力谱写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壮丽篇章

  (八)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将全县划分为隽水河流域片区、高堤河流域片区、青山河流域片区3个四级流域片区,牢牢守住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地质安全五大安全底线。加快推进东堡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地表地下、城镇系统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积极投入长江大保护。从严治理白色污染、农药残留污染。建好运营好城乡污水处理厂,确保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到100%。深入开展陆水主干流沿河入河排污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陆水河(崇阳段)水质全线稳定在Ⅱ类标准以上。大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头顶塘”、“高帮塘”除险加固工程,重点河段堤防安全工程,力争陆水干流防洪标准达到30年一遇,高堤河等中小河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快推进木三李水库建设,打造崇阳第二饮用水源地。严守40.89万亩耕地、37.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红线,加快推进“小田并大田”、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4亿斤以上。严守674.6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森林覆盖率每年提升0.2%以上。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坚持绿色低碳推进项目建设,对落地开工项目要按照绿色工厂标准建设,推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鼓励支持节能、节水、节材等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利用,推广风电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提升林业固碳能力,积极开发森林碳汇项目,探索森林碳汇产业之路,把林木增量换算成碳减排量,把“空气”转化成可交易的“真金白银”。

  (九)坚持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强化美丽乡村支撑

  积极融入省市供应链体系。突破性发展大健康、新型材料、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每年引进配套项目10个以上。加快对接长江汽车供应链,提升兴民钢圈、崇高科工、森永乘用车配件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省内整车企业零部件采购市场的份额;积极对接省华纺链数字平台,推动以京美医疗、崇德无纺、宇涛特种纤维等为代表的卫材纺织企业尽快“入链”;深度融入省市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集中精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坚持“医、药、养、健、游、护”一体谋划,培育大健康产业集群。以中健、稳健公司为支撑,加快发展医疗产业,做强卫材制造业;以康恩萃药业及其生物科技为基石,建设医药保健品产业园区。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质扩面,以县人民医院康养中心为基础,深化公立医院办养老机构工作。推进县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完善60岁以上老人养老及健康信息数据库。推进“一家一护”护工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护理人员1000名以上,力争每年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0张以上。依托浪口温泉、森林公园、生态农业等资源,加快开发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避暑康养、森林康养等特色康养产品。发展健康旅游业,做特山水旅游,推进金沙大健康产业园、大泉洞旅游开发等重大康养文旅项目建设,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加快延伸优质农特产品供应链。壮大“竹茶药猪”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持续推进正大生猪全产业链、现代渔业科技园、农创园等项目建设。做优小麻花、雷竹笋、崇阳黄精等品牌,推进稻米、果蔬、茶叶等绿色食品认证。对接省市优品(农特产品)供应链平台,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试点,加快推动崇盈综合物流产业园、亿农鄂南农批大市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县级物流枢纽、农产品交易枢纽。积极对接全国供销总社农产品销售平台、日用品采购平台、农资销售平台、供销e家和省供销荆选等平台,有效促进我县农特产品走出咸宁、走向全国。

  (十)坚持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提升美丽乡村活力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强化提升配套设施,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弱项。完善城区路网建设,完成文昌大道南延伸工程、白泉大桥建设、香山大道东侧循环道路、文体西路二期、新建中路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推进城市雨污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城区平交路口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天然气长输管网建设、智慧停车项目,高标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谋划实施陆水河城区段整险加固工程,科学规划建设陆水河段涵闸、泵站,根本上解决河水“倒灌”、“外溢”风险。建好运营好体育馆、博物馆、工人文化宫等公共设施,建设香山公园、黄金山公园等城市公园,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到2035年城区绿地率达到43%。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尊重县城发展规律,以解决“人口不集中、城市不紧凑、产业不集中”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返乡进城激励机制。围绕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三个方向发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教育发展基础。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推动医疗健康保障不断优化。落实好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实施租购并举,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市场占有率。全域推进“千万工程”,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水电路网等公共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吸引周边居民集中。积极推进村湾撤并工作,着力打造大村湾、大集镇、大县城,实现资源整合化、集中化、高效化,确保到2035年城镇化率达到65%,集镇人口稳定在7.5万人左右。

  着力推进产业有序集中。大力开展园区功能提档行动、招商引资攻坚行动、低效企业清退行动、乡镇企业搬迁行动,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以上,每年新入规工业企业15家以上。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精心布局,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商业街、美食街、娱乐街,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以城带乡的县域消费新格局。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制定相应刺激政策,不断丰富县城消费场景、创新消费业态,让市场活起来。千方百计发展农村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农场经济、庭院经济,以中药材为主攻方向,每年新增农业基地1万亩以上;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依托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药园等,让广大乡村家家都有增收渠道,户户都有致富产业。

  (十一)坚持以信息化赋能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增添美丽乡村动能

  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数字模型、编码赋码系统等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一标三实”工作建设,确保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升级完善崇阳县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按需接入供水、供电、供气、公共交通等公共数据,有效扩大数据资源供给。大力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平台,配置公共卫生、智慧医疗、网络安全等相关设施设备。实施通信网络扩容升级工程,重点推进县城、开发区带宽扩宽,提高城市和企业光纤宽带服务质量。

  推进乡村数字化治理。深入推进全国数字乡村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加强县域治理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推进道路、通讯、水利、土地、建筑、人口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及应用,构建科学标准体系。推进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生产过程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类数字农业建设试点。

  强化信息化赋能产业发展。加大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创新与应用,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市级智能化制造数字转型示范企业培育力度。推进5G网络由广覆盖向深覆盖延伸,不断提升5G在规上企业的渗透率。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支持龙头企业开展5G专网建设和应用创新,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培育一批“5G全连接工厂”标杆企业。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倍增行动,积极参与实施“咸宁英才计划”,落实“企业人才支持计划”,加强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集聚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十二)坚持以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载体,夯实美丽乡村底蕴

  深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深化“共同缔造”试点,分农村、城区两条线,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区)、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四级治理体系框架。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持续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构建党的领导、政府服务、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文化支撑“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体系。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基层治理单元,建立党组织引领,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联系和服务群众“横向到边”社会治理格局,形成上下贯通、联动高效的治理链条。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机制。完善群众和市场主体等社情民意收集办理机制,完善“三张清单”共性问题解决机制,健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共同精神培育机制。总结推广“四个夜话”共谋、“五个一点”共建、“十户共治”共管、“三个榜单”共评的治理工作机制。以环境整治为切口,从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做起,持续办好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用“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坚持“以奖代补”,引导群众不等不靠,先行先干,组织发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把政府意志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探索以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坚持以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美丽乡村、和谐社区建设,着力推进环境干净、建设规整、管理成网、文明有序、美丽祥和、富裕富足社会治理格局,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将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融入政务服务、安全生产、校园整治、产业发展等各行业各方面,探索全新的工作机制,提升各领域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有力有序推动共同缔造试点扩面,与双集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在体系框架、为民办实事、体制机制探索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崇阳经验,打造全省乡村治理先行区。

  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的强大合力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发挥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作用,各工作专班结合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列出工作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推进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落地实施。

  (十四)提升能力本领。建立健全“干中学、学中干”的长效机制,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培训内容。在全县组织开展“一把手上讲台”活动。树牢“为工作选干部、凭业绩用干部”选人用人导向,大力选拔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崇阳实践中政治坚定、奋发有为、事争一流的干部。

  (十五)健全推进机制。积极融入省市“五个一”调控机制,围绕建设美丽乡村国家典范目标定位,加快推进崇阳县战略规划编制,制定正负面清单,构建全县“一张蓝图”。以大财政体系建设为统领,清理盘活国有“三资”,完善动力机制。建立“五个以”考评机制,高标准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十六)强化督导落实。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每季度就“五个以”工作推进情况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持续推行“六个一”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部署、有要求、有督查、有成效、有奖惩。统筹抓好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