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赋能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吴远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通山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木雕(通山木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薅草锣鼓、采茶戏、竹雕、山歌、山鼓、刺绣、剪纸、羊山纸制作技艺等,分别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但近年来,受文化冲击、经济压力、传承人断代以及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传统技艺因技艺要求高、出师难、经济见效慢、市场需求少,通山非遗一度出现无人可传、无人问津的传承困境。

  中职学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场所,具有专业性和技能型的特点,在非遗专业开设、校企合作以及非遗人才供给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通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就解决“传承人”的问题开展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通过政、校、行、企协同,将非遗文化融入现代教育,推进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协同育人,搭台唱戏打基础。2023年,通山县文旅局与通山县职教中心合作共建定向旅游特色班,县文旅局围绕本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所需,定期派出团队,指导特色班开展通山山歌、山鼓和木雕技艺等非遗项目的传承工作,并形成工作机制,定期就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旅游业发展进行会商研讨。学校则开设木雕、山歌等特色校本课程,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非遗文化学习中,为发掘培养具有传统文化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人才打下基础。

  此外,通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打造地方展演平台,连续多年邀请学校师生团队登上电视台、美育节、艺术节,开展通山山歌、山鼓等传统文化节目表演,极大激发了广大师生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文化兴职,多彩非遗进校园。近三年来,通山县职教中心以“文化兴职、传承活职”的文化自觉,开展非遗文化“三进”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聘请“荆楚工匠”“非遗传承人”来校任教,成立木雕工作室、作品陈列室、通山山歌工作室,结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出版《通山木雕》《通山民歌》等校本教材,推动教学流程标准化,让学生们更加近距离地接触和学习非遗技艺,真正让通山木雕、通山山歌、通山剪纸“刻进校园”“唱进校园”“剪进校园”。

  仅木雕一项,就共吸引了370名学生拜师学艺,校木雕社团成员组建的创新创业团队,在湖北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上斩获金奖,优秀学生作品在湖北美术学院展出,有关经验做法登上了央视新闻、湖北新闻。

  深化实践,扩大影响“走出去”。系统、全面的非遗技艺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则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出去”,不断增强传播力、影响力。

  该校木雕社团师生先后参加了石门古民居门楼修复、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2023年湖北农产品产销对接幕阜山(咸宁)片区行、“加强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非遗展示等实践活动,并长期在县政府广场、王明璠文化街开展非遗技艺展示。

  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学校艺术实践工坊以“画说党史”为主题,融入党史故事相关内容,采取剪刻与漏印相结合的技法,拓印出具有版画特色的剪纸作品,并在市文体中心展出。

  在一系列以赛促学的传承实践中,广大学生获得了有形有感的成就。学校优秀木雕作品分别获湖北省第二十三届中小学生美术书法比赛二等奖、咸宁市非物质文化传承比赛一等奖;剪纸作品获得省第十二届黄鹤美育节一等奖。创新打造的“赏新悦木——慕阜山木雕文化传承馆”项目,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湖北省复赛中荣获职教赛道金奖。木雕社团学生在第四届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山歌作品《山歌新唱》,参加中华职教社创新创业大赛,获取省级金奖,与通山木雕《守艺人》一同进入全国总决赛。

  春风化雨,产教融合助振兴。赛事活动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非遗传承与创新转化相结合,唤醒了中职学生们的自觉、自律、自信。而“非遗+产业”“非遗+文旅”“非遗+电商”的创新,激活了学校园林、电商、旅游等专业的热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大畈枇杷、闯王砂梨、乡村旅游、文化体验在推广营销上持续加码,校村合作迸发新的生机。

  一届又一届受非遗文化熏陶的毕业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第五届通山大畈枇杷旅游节“枇杷仙子”甄选活动评选出的10名“枇杷仙子”中,有7名“枇杷仙子”来自通山县职教中心。

  在新的教育方式赋能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有效对接。通山著名企业星光玉龙机械公司、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远程农业专业合作社、唐老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与学校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框架下,学生们在2023年助力星火原公司增加产值400多万元,助力闪电网络公司销售橘橙、枇杷、高山猕猴桃金果40万元。

  (作者系湖北省教科院规划课题“中职学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策略课题组”负责人,课题号2022JB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