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市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推进,新一轮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改造项目——希望桥项目即将迎来改造。
城市在发展,需求在更新。希望桥,这座咸宁人记忆中的“老天桥”,连接着附近居民对青少年儿童发展的殷殷期盼。然而,桥体老化、周边道路基础设施不足、无障碍设施缺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希望桥的改造迫在眉睫。
什么样的空间是儿童友好型的空间?什么样的改造是符合居民需求的改造?好的改造应该是在全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同时,又不过分影响当前居民生活的改造;而儿童友好型空间应该是学生、老师、家长、社会“都说好”的空间。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大的需求是什么?安全!所以在改造中确保安全通行应放在首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对桥面坡道进行修缮与防滑处理,同时,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亲自然性,将自然生态融入设施和场地建设,为孩子建一座真正友好的安全通道。
而老师和家长以及附近居民殷切期盼的莫过于改善此区域交通通行的压力,以及上下学时校门口拥堵和嘈杂的现状。为此,将对笔架山路车行道混凝土路面进行修复与美化、对人行道进行修复并增设非机动车停车区;实施笔架山街、茶花路强弱电线路的地下化;改造桥下空间,增添休息座椅、风雨廊桥等便民设施。让通行难、停车难、等候难等问题迎刃而解。
希望桥修建于1995年,因学生是城市未来的希望而得名,是咸宁城区曾经唯一的人行天桥,是许多咸宁人脑海中抹不去的记忆,如何保存这份记忆,让美好的希望延续?希望桥的修缮更新应该在尊重其原有功能属性的前提下,实施保护性、科学性和活化性的改造。在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周边的环境,不过分地改动和破坏,又要让新概念、新元素和谐平衡地融入。
希望在历经两个月的改造之后,这座近30岁的“老天桥”能够刷新颜值、重返活力,真正成为不仅儿童友好,更要居民友好、社会友好、历史友好的希望之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