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
咸宁中医“DIP”惠民减负担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上官征

  6月15日,家住温泉的杨女士因四肢关节疼痛30余年,四肢大小关节疼痛,多关节肿大,伴晨僵等症状到咸宁麻塘中医医院就诊,在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杨女士被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按照西医疗法,杨女士需要采取非甾体消炎止痛、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易延误治疗。权衡之下,主治医师使用了口服中药汤剂、院内中成药制剂、局部中药外敷治疗为主的中医特色疗法。

  咸宁麻塘中医医院院长镇水清说,从疗效上看,我院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可以缩短急性期关节症状改善时间,快速缓解病情。从费用的角度看,本次中医治疗费用一共3222元。杨女士如果通过西医治疗,同疗效下需要花费6806元,中医疗法为患者节约了3584多元。令人惊奇的是,医保基金与医院在本次治疗的结算过程中同样获得了收益:医保基金较西医治疗少支出2554元,医院获得了3584元的“DIP”结余收入。

  去年,我市获批全省首个中医特色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即“DIP”中医试点城市。通过创建中医特色医保支付体系,对中医优势病种疗效付费、康复病种定额付费、日间病房按住院结算、基层病种同病同价,实现“患者少花钱、医院增收入、医保减支出、中医特色得体现”的多方共赢局面。

  “DIP”是我国原创的医保支付方式,即按病种分值付费,其原理是基于大数据核心技术,客观整合全市近三年各类病种平均医疗服务成本和价格,建立起医疗服务的度量衡体系,科学、精准地支撑医保基金支付。“DIP”使得医疗服务行为可量化、可比较,在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群众医疗负担。

  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万志高说,相较中医疗法而言,西医疗法使用的检查、化验、药品、耗材较多,加之“DIP”参考的临床路径均为西医治疗的临床路径,因此“西医外科治疗组”的支付定额一般高过“中医治疗组”,这容易带来“中医西化”的导向。

  为了支持中医传承创新,中医特色病种付费的设想应运而生。其基本思路是“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即同一病种,采用中医疗法若能达到与西医疗法基本一致的疗效,则按照西医相应的付费标准进行医保结算,既惠民利民减轻群众负担,又按疗效价值付费,契合中医实际。

  市医疗保障局副局长万美英说,在中医特色支付方式改革下,2023年我市7447例中医特色病例获得中医加成奖励526.53万元,平均结算率较改革前提高25.1%,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治疗使用率从去年的19.25%升至20.55%。据了解,市医疗保障局将不断扩大中医特色病种范围,优化中西医病种对应关系,完善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改革实效支持中医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