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我市打造“文明咸宁萌代言”工作品牌综述
本报记者 张敏

  未成年人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希望,也是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新生力量。

  去年来,我市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鲜活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持续打造“文明咸宁萌代言”工作品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54万未成年人争做城市文明的参与者、实践者、传播者,以点滴言行影响家庭、辐射社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让城市更具魅力、生活更加美好。

  四级阵地,勾勒文明画卷

  1月26日上午,咸安区浮山街道书台社区香城书房内热闹非凡,不时传来欢快的童言童语。

  当日,市委文明办、市文旅局在书台社区香城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首场活动,通过赏年画、做剪纸、寻年味,展示新生活、新风尚。

  社区居民闻讯后纷纷带着孩子前来参观体验。讲解员通过导览、讲解、互动交流等方式,指导孩子们鉴赏年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充分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小朋友们,漫画里的这种行为对吗?”去年11月23日,咸安温泉街道肖桥村广场内,志愿者黄丽芝指着手上的漫画问道。漫画里的男子笑着将垃圾扔到地上的一堆垃圾里,然而旁边就有一个垃圾桶。

  当日,肖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咸宁市第七小学,组织开展“学文明条例,争做文明小学生”活动。志愿者们巧妙地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童言童语”,以漫画、有奖问答的形式,围绕“公共卫生、文明出行、遵规守礼”等方面,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展开详细讲述。

  这两个场景,是我市通过中心、所、站、点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吸引未成年人走出家门,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文明力量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建成、用好全市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0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1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四级阵地的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特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倡树文明新风,引导全市各地的未成年人把文明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勾勒文明画卷。

  四大活动,涵养文明气质

  身临其境的情景剧,精彩激昂的演讲,节奏明快的快板……去年12月11日,首届“文明咸宁少年说”校园分享会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拉开序幕,15组参赛学生逐一登上演讲台,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分享讲述他们眼中的“文明咸宁”。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