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丁伟、特约记者付婧烨、通讯员王春红报道:春回大地万物苏,育苗造绿正当时。近日,通城县五里镇尖山村柴次坡油茶基地,新种的8000余株树苗迎风招展,长势良好。
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充分挖掘利用适宜非耕地国土资源,改善生产作业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建设油茶扩面提质增效示范基地项目,示范带动全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通城县紧紧围绕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县定位,全力做好国土绿化工作。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增绿、护绿、活绿并进,扎实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建设,发挥林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通城县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建立油茶产业联合党委,推动“党建红 油茶绿”融合并进。健全联农带农机制,215家油茶合作社带动3万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127元。
全年聘请1650名脱贫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开展森林碳汇监测,持续释放“生态红利”,成片森林将成为群众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指导完成8个乡镇与黄袍山公司油茶基地经营权转换1.9万亩,化解该公司基地经营难题。并在全县推广油茶特色保险,23家油茶经营主体投保5.1万亩,实行保底价收购,确保农户有收成、有效益。
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去年至今,通城县林业部门谋划的国家储备林项目获农行授信2.7亿元,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纳入省发改委项目储备库,新增入统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被作为全市标杆,接受国家林草局组织的项目评估验收。
目前,油茶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新造油茶林1.6万亩、改造2.3万亩。完成四好农村路、村庄绿化等24个绿化重点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森林乡村4个,乡村颜值不断刷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加强。
如今,通城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12%,森林蓄积量达到254.94万立方米,一举跨入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县创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含绿量”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