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教师,她用自己独特的魅力,崇尚“以心换心”;
作为班级管理者,她用自己睿智的管理技巧,获得“以心聚心”。
47岁的余碧林,现任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扎根教育事业二十七载,余碧林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对工作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了她的教师生涯。
设计一次课堂延伸
3日,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一间教室里,窗明几净、书声朗朗,一块黑板,一根戒尺,余碧林笑靥如花,正在给孩子上语文课。
“昨天我们学的是‘牛郎和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今天,我们来玩个有意思的游戏。大家以小组的形式,推选演员表演,然后让大家来猜一猜是其中的哪个环节,下一节课,我们续讲这个故事,看谁讲得生动、吸引人。”
2组表演的是织女被王母娘娘带走时的情形;3组学生表演的是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聊孩子作业的内容……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期间,余碧林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最后总评;全班选出优秀的表演作品,在班会活动上台展示,余碧林从审题、定中心、选材料、构框架、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过渡等方面,风趣幽默的分析同学们形式多样的表演,让同学们在阵阵欢笑声中收获知识。
“直接教课本的内容是很枯燥的,换了一种讲课方式后,语文教学生动鲜活起来,学生们也能从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余碧林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难,难的是老师如何在备课、授课上下功夫,要让每个学生轻松接受所教的内容。余碧林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思考、总结。
新课程实施以来,余碧林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发展提供最大的成长空间。她提倡学生要提前预习,坚持课外阅读,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既要“学会”, 也要“会学”。
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要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在余碧林的坚持下,班里推行提前预习法、晨读四步法、专心阅读法等学习方法,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好习惯。
尝试一项教学探索
2019年8月,余碧林被调入咸宁高新实验外国语学校。当时学校还在建设期,校内一片狼藉,在搬讲台时,余碧林的左手食指因搬抬板块被钢板割断了手筋,她仅休息了一天时间,毅然决然回到学校,参与打扫工作。
2020年,她又义无反顾地参与了抗疫工作,社区入户排查有她,区政府门前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值守有她,排查信息资料输入有她……学校志愿者活动,都有她的身影。学校有些学生因家庭困难,无法参加线上教学,她带领老师入户送书、送学。
这期间,余碧林临时接手501班语文教学工作,发现班级学困生很多,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班里有位学生叫小杰,疫情期间从不参加线上学习,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考了18分。余碧林和班主任杨卓君上门家访两次,第一次家长还挺客气的,第二次直接就说了“我经常不在家,孩子不参加线上学习,也不指望他能学得多好”,被关在门外的余碧林哭笑不得。
余碧林没有放弃,经常戴着口罩来到小杰的家里,在小区的公共长椅上等小杰,给小杰补课。在余碧林的持续帮助下,小杰的语文成绩终于有了起色。
疫情期间线上学情分析推行非常艰难,六年级上学期期中学情分析,余碧林班里十几个不及格。她调整好心态,深入了解班级方方面面情况和每位同学的现状,注重以情激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班里实行“兵教兵,并带兵”的方法,进行捆绑制的奖励制度,最终在下学期期中学情分析时排在了年级第一,期末统考时在全区排第一。
坚守一种职业执著
27年里,余碧林先后在三所学校任教,每次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她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每一次的调动,她都以新教师的身份来要求自己。
2018年,余碧林在咸宁市第三小学任教,当时带的班级102班,是整个一年级人数最多的,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小泽患有听力障碍,口齿不清晰,学习相当困难,家庭也很困难。
上门家访时,余碧林发现小泽家里连一把像样的椅子都没有,只能坐在油漆桶上。回来后她就跟学校申请免费让小泽参加晚托的名额。
余碧林经常利用中午午休时间或放学后的时间对他单独辅导,从入学的无法开口读书到下学期的能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家长非常感激、欣慰。
余碧林对自己和学生的严格、对工作的执著、对学生的关爱贯穿了她教师生涯。从阳新师范毕业后,余碧林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入校学习,结合平时自学,用两年时间完成专科学业;参加省内外、市教育局、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参加语文、劳动学科的优质竞赛获省市区级一、二等奖。
27年来,余碧林时刻提醒自己:真心地对待,真诚地付出,真切地投入,才会有真实地回报。她先后获得市区级师德标兵、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语文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在学生的眼里,余碧林是很严肃、很严厉的,在家长的眼里,严师才能出高徒。“我的孩子语文成绩提高了不少,学习习惯也好了许多;孩子多亏有了您……”看到孩子在毕业时,家长对余碧林的赠言,余碧林感觉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