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游泳池让孩子们有了安全纳凉地
本报记者 王恬 通讯员 甘春雨

  暑期是孩童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抓好防溺水工作,我市城乡中小学校建起了橡皮拆装式游泳池,向全体学生免费开放。通过堵疏结合,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8月20日,赤壁市车埠镇小学的蓝色游泳池里,欢笑声一片,小朋友们正在水中嬉戏,像小鱼一样欢快地游来游去。

  “看着孩子在家门口的游泳池自由自在地游泳,咱们做家长的也跟着高兴,安全是我最大的感受。”在游泳池旁陪护的家长石日信脸上堆满笑容,对此赞不绝口。

  游泳、嬉水作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在炎热的夏日里既能消暑纳凉,又能增强体魄。为了疏堵结合式地开展防溺水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车埠镇人民政府在该镇小学校园内建起了拼装式游泳池,面向全镇中小学学生免费开放。

  在这片200平方米的蓝色“海洋”旁边,有一群穿着志愿者服装的“红马甲”,他们是孩子们的“安全员”。

  车埠镇小学负责人介绍:“每天大概有40—50名学生游泳,我们安排了3名教师作为安全员,一方面讲解防溺知识和游泳技能,指导孩子们学习游泳;另一方面确保相关设施设备完善,保证孩子安全。并安排1名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应急救援等工作。”

  此外,学校在门口张贴公告和安全值班表,每天对泳池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水质卫生。并设置了休息区,配备了急救箱、游泳圈、游泳衣等水上救护设备。孩童在此游泳、嬉水,在安全畅享清凉的同时,家长们也更加放心。

  “过去,防溺水主要靠‘堵’,有些家长不理解,说政府、学校管得太宽。现在学校有了游泳池,不仅满足了乡村儿童游泳戏水的需要,更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提高游泳技能和自救自护能力的学习场所,家长们都很支持。”车埠镇党委书记罗宁霞说。

  暑假期间,我市还积极推进防溺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防溺水教育课堂搬进游泳馆,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提高防溺水意识,学习防溺水技能。

  在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的游泳课堂上,游泳老师正在为同学们传授防溺水知识,认真为同学们讲述游泳时身体不适发生危险如何自救,纠正平时的一些错误做法,让大家掌握正确的自救技能。

  课堂上,老师还指导同学们模拟演练: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利用递竹竿、抛物品的施救方法救助溺水者。

  “在游泳锻炼之前,咱们首先要了解好深水区和浅水区。要是从浅水区下水,下水之前有可能泳池的水比较凉,容易发生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咱们要进行一个身体的热身锻炼和拉伸,做一些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腿部或者肩部。”游泳教练说。

  “今天的课堂上,我学会了当游泳时发生意外应该怎么做,如果溺水,千万不要慌张,还学会了正确自救和他救的方法,也知道了,不能一个人去野外游泳和到水边玩耍,以免发生意外。”学生小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