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一点造福一片
本报记者 张敏

  数说咸宁

  小微积水点整治改造,是治理城市内涝、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形象的迫切需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居环境。

  去年,城区首批35个小微积水点整治改造完成,新建排水干管共计6325米,疏通现状排水管道共计950米。今年,我市将启动第二批小微积水点整治工程,计划改造积水点20个。

  盛夏时节,咸宁多阵雨。

  搁在以前,雨季到来之前,胡道鉴就开始头疼:雨水一多,路面积水严重,给通行带来诸多不便。

  而现在,他却是气定神闲,不忙的时候,还会静静欣赏雨景,“这多亏了小微积水点改造这一顺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暖心民生工程。”

  胡道鉴今年48岁,之前一直在笔架山街夹皮沟巷经营一家副食店。2017年因旧址拆迁,他将店面搬迁至咸宁视防旁边,但生活圈子还是在夹皮沟巷一块。

  “那时我们一家租住在夹皮沟巷,一到雨水季节,就开始烦恼。”胡道鉴告诉记者,因为缺乏雨水管网和集水设施,夹皮沟巷是附近出了名的积水点,雨天积水严重,住户苦不堪言。

  胡道鉴回忆,小雨时路面积水通行不便,一到下大雨,低洼处10多户居民住房容易积水,“我们最怕的就是雨季,一到下雨天,觉都睡不好。”

  去年年初,我市启动城区首批35个小微积水点整治改造。在新闻媒体上得知这个消息时,胡道鉴很高兴,希望改造点位中有夹皮沟巷。

  “没想到,梦想变成现实了。”回想起去年得知喜讯时的情景,胡道鉴仍然难掩兴奋。

  工程施工期间,他常利用闲暇时间前去现场观看。

  胡道鉴看到,为保障施工安全,施工方前期运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测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协调燃气、自来水等管线产权单位到施工现场参与监督;在涉及管线的部分,采取人工开挖的方式精细操作,避免事故发生。

  同时,为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施工单位合理安排工期、工序、施工时段,与社区积极沟通,施工前期告知居民,施工期间避开居民出行高峰,保证道路畅通。

  旧管道清淤、新建雨水管道、新建排水沟……在工人们加班加点的作业下,夹皮沟巷渐渐变了模样,胡道鉴期待满满。

  去年5月,夹皮沟巷积水点改造工程完工,胡道鉴和附近居民开心不已:再也不用为下雨发愁了!

  “改造完工后的第一场雨后,路面湿润,但并未见积水,行人、车辆进出正常。说明很成功,经受住了考验。”胡道鉴开心地说,改造后,他们不仅不用再担心下雨天出行难,道路环境也整体升级了。

  胡道鉴感慨,一个个完成改造的积水点,带来的是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品质的提升、城市形象的优化,也带来了便捷的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