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背、腰、腹是人体脏腑所居的部位,其功能盛衰直接关系着内部脏腑功能活动。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这四个部位的保养,保养得当,可促进气血运行,协调和增强全身各部分的联系,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一、胸部保健
《修龄要旨·起居调摄》说:“胸宜常护”,《老老恒言·衣》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的背心、上衣,均是以保护胸背的阳气为主。
二、背部保健
背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所,五脏的俞穴都会聚于背,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直接相关,故应当注意保护。《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背部的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暖,常用保暖的方法有衣服护背、晒背取暖、慎避风寒以及使用艾灸保健等。历代医家都强调保护背部的重要性,提出了搓背、捶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方法,从现代医学来看,背部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支配着背部皮肤及内脏的生理活动。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益于防病治病。
三、腰部保健
1、腰宜常摇动
腰为人体运动的枢纽,摇动、按摩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气血。很多传统健身术都非常强调腰部活动。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皆以活动腰部为主。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作用。
2、远离寒和湿
《黄帝内经》曰:“寒伤形”,“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中医认为,湿性重浊粘滞,寒性收引,使人体出现疼痛、僵硬、沉重。
3、节房事,养肾精
《黄帝内经》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振掉,骨将惫矣。”腰部转动不灵活、酸软乏力,为肾阴和肾气亏虚;腰部伸不直,不能屈伸腰部,走路都要低头弯腰才行,为筋骨亏虚失养所致。
4、勿劳累,不伤腰
《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久坐、久站、久行,会损伤肌肉和筋骨,导致腰腿痛、肌肉酸胀疼痛。
四、腹部保健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都会直接影响脏腑机能。而腹部的治疗对调理这些脏腑的慢性疾病会起到直接的效果。《老老恒言.安寝》说:“腰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修龄要旨.起居调摄》指出:“腹宜常摩”,揉腹按摩,疏通经络养脾胃。揉腹养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唐代,孙思邀也以“食后行百步,常以手摩腹”作为自己的益寿之道。这是因为在腹部有很多重要的经络汇集,比如主全身之阴的任脉;主先天之本的肾经;主后天之本的脾经、胃经;还有主生杀决断的肝、胆经以及冲脉、带脉等都从这里经过。在做揉腹的时候会刺激经络上面的穴位,疏通经络淤堵,激活经络归属的脏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