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如何点金
——咸安区在田野书写答卷
本报记者 饶敏 甘青 阮智愚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婷婷

  乡村振兴如何点金?是咸安区从上到下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也是群众最期待解决的难题。

  咸安区明白,自家荷包暖不暖和是群众的硬追求;咸安区更懂得,群众脸上高不高兴是振兴的硬杠杠。

  特色做特,坐地生金

  6月13日,咸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徐盛斌说,怎样让每个村庄坐地生金,是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

  区委、区政府给出的答案是——利用“土”的资源,发挥“特”的优势,做长“产”的链条。

  在贺胜桥镇的养鸡场,一排排整齐的标准化养殖笼架排列有序,里面四处通风,肉鸡在这里住上了“空调房”、吃上了营养餐,既没有噪音,气味也减少很多。

  别小瞧这些鸡,贺胜桥镇借“鸡”行事,登上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榜单。

  镇党委书记沈中爽快掏出了秘笈:引进温氏集团龙头企业,为肉鸡产业发展插上“新翅膀”;借助龙头带动,打造肉鸡产业全产业链,实现多业态“榕树式”生长;坚持产业惠民,充分发动群众借“鸡”生财,共走致富路。

  数据显示,该镇常住农户数2331户,其中肉鸡产业从业户数994户,占全镇常住农户数的42.6%。近三年,全镇肉鸡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9.5%、22.6%、25.8%。

  在横沟桥镇杨畈村,沁丰农业公司、熊开文果园、高新四季水果采摘园等10多个果园在S356省道边依次排开,形成独具特色、十里飘香的瓜果长廊。

  不要小看这些瓜果,杨畈村让瓜果变“金果”。

  当天,52岁的彭勇胜在自家的100亩果园里,精心经营着“甜蜜事业”。他乐呵道:“感谢政府打造四季瓜果长廊,让我们坐地生金。”他扳指盘算,春天收获草莓、火龙果;夏天收获樱桃、蓝莓;秋天收获葡萄、枇杷;冬天收获甘蔗、西瓜。

  这里还有个故事:彭勇胜前些年一直在广州打工,可随着年岁渐长,在城市“淘金”处处碰壁。接到村里发展水果产业的电话后,他决定回乡试试。没想到,回乡掘到了真金。

  杨畈村党总支书记杨卫国介绍:“我们的特色产业建起来后,曾经的离乡变成了如今的返乡。已有1000多位村民回村掘金。”目前,该村的1414户农户中,有一半村民在从事瓜果种植。

  在咸安,这样的“特色”故事还有不少。

  特色的背后,是该区围绕区域产业基础,结合村庄人文特点,在特色资源上发力;是该区按照全产业链条理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上用力;是该区提升农村经营主体,在集体、农户和市场主体“1+N”共同发展上倾力。

  目前,咸安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936家,其中“桂花礼”系列产品获评“湖北十大创意礼品”第一名。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