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入乡村的“领头雁”
——看神山镇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符金钢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通讯员 王莹 袁俊

  燕衔泥,年年飞向画梁栖。4月25日,在赤壁市神山镇莲塘村村委会二楼屋檐下,一只春燕正孜孜不倦地衔泥筑巢。

  “我们村里也有一位‘领头雁’,他从机关办公室‘飞’到了田间地头,带领村民们开拓乡村振兴新路子。”看着屋檐下的寓意着勤劳吉祥的春日燕,莲塘村村民聂大姐“固执地”认为,四年前来村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符金钢,也像这春日燕一般,孜孜不倦地给村里带来一个又一个新思想,一项又一项好举措。这些由符金钢亲手捧回来的“春泥”,筑起了莲塘村乡村振兴的致富梦。

  符金钢,国家税务总局赤壁市税务局干部,2019年6月起担任赤壁市神山镇莲塘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莲塘村135户632名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村集体收入从2019年的5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25万元,莲塘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荒山变果园

  “从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是符书记带领我们走遍了山山水水,再因地制宜,决定在此处种植各类水果。现在,这里的蓝莓已经结果,猕猴桃花也在盛开。”莲塘村产业基地负责人胡志忠欣喜地说。

  站在莲塘村产业基地远眺,一排排蓝莓树茁壮成长,一朵朵猕猴桃花次第开放。农户们抢抓天气适宜、气温适宜等有利时机,在蓝莓园、猕猴桃园内除草、施肥、培土,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家以前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符书记在了解我家情况后,介绍我和老伴儿在产业基地务农,不仅能就近照顾家里的病人,每年也可以增收1万元左右。”莲塘村1组村民陈四梅夫妻俩,虽家庭贫困,但人穷志不穷,在驻村工作队为其制定脱贫方案后,依靠自身努力摘掉了“贫困帽”。

  据悉,赤壁市神山镇莲塘村产业基地现已吸纳30余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该基地面积80亩,总投资65万元,现种植蓝莓、猕猴桃、黄桃,基地建成后每年为莲塘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

  吊瓜成“金瓜”

  “你们看,这吊瓜苗已经发芽,乡亲们要及时插小竹竿、更换棉线引藤上棚架。”4月24日一大早,莲塘村的吊瓜基地里,符金钢带着种植户们查看吊瓜苗长势。

  “符书记总是比我们都关心吊瓜生长情况,我都没注意这些吊瓜苗已经长这么大了,惭愧惭愧呀。”

  “大家快动起手来,帮助吊瓜苗攀藤!”

  “我去买小竹竿!”

  “我去买棉线!”

  在符金钢的带领下,种植户们兵分两路,一组留在吊瓜基地助苗攀藤,一组赶往镇区采买田间管护材料。

  为何符金钢对莲塘村的吊瓜基地格外关注呢?原来这个基地是他一手建立发展起来的。

  “输血”不如“造血”,产业兴则乡村兴。这是符金钢自驻村以来一直盘旋在心头的想法。

  于是,2020年他便带着莲塘村两委来到官塘驿镇,学习高效经济作物——吊瓜的种植技术。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还结识了不少吊瓜籽收购商。

  符金钢和莲塘村两委带着吊瓜种植技术回村后,迅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们提出将村里的荒田开垦出来种吊瓜的想法。不少村民表示赞许,也有村民表示质疑。面对少数村民的不理解,符金钢也没有气馁,他表示,有技术、有销售渠道,只要让村民看到收获一季的经济成效,便能带动更多村民参与吊瓜种植。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符金钢的带领下,该村种植大户种出了第一批吊瓜,并顺利销售一空,小小吊瓜成为致富“金瓜瓜”,莲塘村村民们欣喜不已,纷纷加入吊瓜种植队伍。

  现在,莲塘村的吊瓜基地已经扩大到136亩,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每年为莲塘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余万元。

  村民当家人

  “在我住进重症监护室性命垂危的时候,符书记率先捐款,非常关心我的病情,一声声叮嘱,我到现在还是记忆犹新。”莲塘村村民王六星说。

  “我家门口的水泥晒场,就是符书记帮我申请的。”莲塘村脱贫户王敬华视力残疾,其妻智力残疾,当得知他想要一个水泥晒场的想法后,符金钢积极帮其申请资金,为其硬化了入户路面及晒场80平米。

  脱贫户邱德荣自力更生,家里养殖了牛和鸡,符金钢每年都化身“销售员”,帮助其销售牛肉、鸡肉300余斤。

  五保老人王德和在钟鸣村被农用车撞倒,符金钢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拨打120营救。

  村民石鑫的小孩在村委会广场上玩耍时被过往车辆撞伤,也是符金钢开车送孩子到赤壁市人民医院抢救,争取到“黄金时间”。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符金钢是这样想的,也是如此做的。在驻村的四年里,他总能做到和村民的交流过程中,认真记下每一个“小心愿”“小诉求”,并尽力帮助村民实现。

  “村民把我当成自己人,我也应该把村民当成家人。我将尽自己所能,努力把莲塘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符金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