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国新,把爱播在孩子心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甘青

  在通山县,艾国新老师用30年的教育经历阐释着:把爱播撒到孩子心间。他用行动践行着:有一种爱叫奉献,有一种爱叫阳光,有一种爱叫责任。

  有一种爱叫奉献

  艾国新出生于60年代末,高中毕业后,17岁就走上了三尺讲台,当了一名民办教师,任教于通山县黄沙铺镇下畈小学。下畈小学是一个教学点,只有两个年级,20来个孩子,学校只有两间破旧的土胚房做教室,就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

  每天天刚蒙蒙亮,艾国新就踏上了前往学校的小路,天黑了,他又提着马灯回来。十几里的山路崎岖不平,他就这样往返于家校之间。

  学校没有教学用具,他就自己花钱购买。圆规、三角板一样不少。上课没有道具,他就自己动手制作、裁剪、描画、配文。很快,玲珑精美的教具就成了。他的课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稚嫩的小脸上常常流露出惊奇与喜悦。知识的种子就这样在它们的心田上生根开花。

  作为教学点,下畈小学教师人手不够。艾国新教了语文,又教数学,教了思品,还教体音美,整天满堂课。同时,孩子们中午在学校吃饭,学校没有“工友”做饭。上完课,他还要为学生生火蒸饭、炒菜,烟熏火燎,忙得不亦乐乎。

  有人笑他又当爹来又当妈,可他一点儿也不介意。只要看到孩子们狼吞虎咽吃饭的样子,他就满足,他就高兴,因为他爱这些孩子,他爱着三尺讲台。18年来,他一直扎根在下畈小学,把自己最美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

  有一种爱叫阳光

  2003年,艾国新因工作出色被调到了黄沙中学。

  初来乍到,工作繁忙自不必说,而接手的班级很差,后进生较多,要说这是让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但在他眼里,他觉得每个学生都是一块可以雕琢的宝石,值得爱惜。

  他想方设法不断鼓励学生,为此,他设计了一张进步光荣榜。从学习、纪律、品行、劳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一周一总结,一周一展示,进步的给予表扬,落后的写检查、谈打算。

  他每天勤跟班、细管理,不断加强班风、学风建设。他成立了一帮一的学习小组,让优生辅导差生,做到共同进步。批改作业时,他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帮带作用,让优生帮助差生找错误、指导讲析。他要求学生每天大声读书、大声唱歌,活跃班上气氛,弘扬向上精神。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班风、学风越来越好,不少后进生的成绩“牛”起来了,“差班”也变成了“优胜班”。正如他所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只要给予阳光雨露,给予关爱和帮助,就一定能茁壮成长。

  有付出就有回报,艾国新含辛茹苦的工作也收获颇多:学生爱戴,同事赞许,领导赏识。

  有一种爱叫责任

  2007年,艾国新再次被县教育局调到了县直学校——通山县实验中学任教。实验中学名师荟萃,艾国新老师感到压力大了,但是动力也更大了,干劲更足了。

  他每天几乎吃住在学校,从早到晚围着班级转,围着学生转,家庭顾不上,妻子有意见,孩子有怨言,他心感愧疚,只能耐心解释:“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名传授知识的使者,而身为人民教师,就要为人民负责,为学生负责。”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关心着每个学生的成长,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发展。

  这里有个故事。班上有个王姓学生,因家里兄弟姐妹多,母亲病瘫在床而辍学。为了挽救这个孩子,他多次上门走访做工作,说服孩子父母,并承诺资助学生的上学费用。最终,这名学生在艾老师的关怀帮助下,考进了一中,考上了大学。

  `两届中考,艾国新任教班级的学生均夺得了全县的中考“状元”。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走出山沟,飞向山外的精彩世界,艾老师笑了,乐了,可是艾老师也老了,头发白了,腰弯了,甚至患上了胃病、脑梗、咽喉炎。但他从不叫一声苦,说一声累,仍然带病工作,不愿休息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