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合理设计、因地制宜开展劳动实践课,对提高劳动教育成效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劳动实践课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开发灵活、适切有实,避免“一刀切”、形式化、工具化。
如何上好劳动实践课?咸宁市实验小学教师王蓓认为,形式要灵活。在课程的选择与确定、课程资源和场所建设上需因地、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在组织形式上,突破班级编制、年级局限,打破家庭、学校、社会壁垒,给足师生自主空间。
内容要适切。立足学生身心成长发展阶段特点,适应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精选适合学生需要和实际、且能切中劳动素养培养目标。
成效要求实。让学生定期到工厂、农村劳动,到社会实实在在地参加劳动或志愿服务;引导学生出力流汗、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使学生通过劳动,习得知识技能、养成劳动习惯、锤炼精神意志。
劳动教育是一项复杂多样、恒久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来协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一体化推进。
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在组织领导、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场地资源、风险防范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确保劳动课程的开设有组织、有平台、有师资、有保障、有成效。
要落实家庭的基础作用,要教给学生劳动的本领、生活的能力。家庭要积极配合劳动课程的实施,转变观念、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言传身教,同时避免家长代劳、以钱买劳、拍照打卡等形式主义。
要激活社会的协同作用。劳动实践课需要落实到真实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中,而很多具体劳动场景无法在学校和家庭中实现,这就需要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劳动课程实践场地,助推劳动课程顺利开展,确保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同心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