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必须振兴。乡村繁荣,人才必须回流。面对人才难引难留、结构不强不优等问题,必须多方聚才,要面向“三农”需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本土人才,重中之重是要造就和开发本土技能型人才和治理型人才,留住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源的本土人才为家乡服务,以本土人才发展推动乡村各项事业持续稳定发展。
宽领域培养德才兼备技术人才
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技术型人才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创业,以从事农业为固定乃至终身职业,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农村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市场力量,是真正的农业继承人。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管理型职业农民,能满足乡村振兴各个领域的人才需求。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不同类型的农民在各自领域施展才干、增长本领,应坚持精准施策、分类管理、激发人才的无限活力,激励本土人才把握政策机遇发展乡村、怀揣桑梓情怀而留在乡村。
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农人。提升农民职业素养和技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重要支撑。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坚持既富“口袋”又富“脑袋”。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就业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通过基础教育,全面提升乡村人才基本素质,为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人才储备、部署人才梯队;通过职业教育,开办乡村振兴学院、开展高素质农业培训,培养一技之长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就业培训,科学定位、精准施策,帮助就业转型、就业困难的农民实现再就业、新就业,用现代农业知识武装新时代的农民,让职业农民培训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教育。讲清“三农”政策、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特别是要努力讲好从本乡本土外出务工的优秀企业和私营业主的创业故事,用身边的故事激烈身边的人,为乡村群众特别是农村青年,提供了现实的学习榜样、精神食粮,鼓励农民增强“自立自强”信念,戒掉“坐等靠要”等小农思想。
多渠道汇聚各类基层治理人才
县级组织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大从优秀在外务工人员、大学毕业生、科技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个体私营业主中发展党员力度,形成本土干部梯队,推广村主职干部职业化管理制度,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吸引优秀人才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和“两委”班子,打通村支部书记和“两委”班子成员上升通道,提高“村官”待遇,切实为基层减负,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乡镇领导班子要坚如磐石。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乡镇党委书记,健全从乡镇事业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过的选调生、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常态化机制。实行乡镇编制专编专用,明确乡镇新录用公务员在乡镇最低服务年限,规范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确保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落实艰苦边远地区乡镇公务员考录政策,适当降低门槛和开考比例,允许县乡两级拿出一定数量的职位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具有本地户籍或在本地长期生活工作的人员招考。
统筹用好年轻干部基层锻炼制度。让年轻干部在基层多经风雨练筋骨,在应急处突、化解矛盾中长本领。充分运用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实践培养等方式,安排年轻干部去乡村治理一线锻炼,通过基层回炉加热、一线过火淬炼、实战增能赋能,促进年轻干部与乡村振兴的共同发展。
让新乡贤成为乡村治理的助力军。新乡贤是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特定的乡村有一定关联、积极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贤达之士。他们成长于乡村,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动员力足。新乡贤是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涵养、矛盾化解、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贤可以协助村支“两委”解决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乡村治理提供人才支撑。一方面,构建乡贤参与的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乡贤进入村支“两委”班子,既能充分发挥乡贤的自身优势,又有利于优化村支“两委”的人员构成,提升乡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水平,推动构建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让乡贤成为各类力量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乡贤是乡村自治的协作者,是乡村德治的引领者、示范者、实践者。要让乡贤参与制定和监督落实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排解邻里纠纷、引领乡风文明等,有效将德治、自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让品德高尚、能力突出、学识卓越的乡贤成为基层党委政府、村支“两委”与群众和社会力量沟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推动构建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上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权重评价和社会监督作用。
统筹兼顾用好乡村各类人才
乡村人才振兴,要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两类人才既有侧重,也紧密相连,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分割的,技术性人才完全可以成长为治理型人才,治理型人才也需要懂技术、识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用好用活各类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畅通人才合作渠道、健全人才交流机制。
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要不断优化乡村生活环境、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淡化传统农民耕作方式对农民身份属性的烙印,培育一批知农爱农懂农强农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要坚持以事业发展来成就人才。第一,必须有合适的产业,让产业成就事业,让事业留住人才;第二,必须要有合适的岗位,无论是基层治理人才、还是乡土创业人才,必须以待遇留人、以效益留人,让人才在乡村同样能成就事业、收入稳中有增中留住人才;第三,要充分造就和开发乡村本土人才。要盘活本土人才的底数,对不同基础的人才实施分类指导,分别从技术型人才、治理型人才等给予造就和开发。
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 用感情留人、用乡情动人。第一,要以情感留人。一方面要守护好乡土文化、保护好共同的乡土记忆,让各类人才对家乡有情感眷念、有故事可追忆;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整体配套建设,既要对硬件进行科学升级改造,不以破坏为代价,又注重制度、文化、氛围的营造,让人才工作环境不断优化、保障有力。
总之,乡村要把现有的本土人才放在突出位置,就地取“才”造“才”用“才”,培养造就和开发乡村本土技术人才和治理人才,补齐短板,强化支撑,不断汇聚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治理有效的“排头兵”。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