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筑造养老护理人才的“蓄水池”
去年9月28日,通山县楠林桥镇石门村村委会大楼内,一堂特殊的养老护理培训班正在开讲,台下20多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原来,为了扩大家庭照护基础班的培训面,方便村民就地“上课”,承担该县基础班培训任务的九耀职校,深入到每一个村落,做好宣传,把教材物品搬到了村委会,把培训班开到了村门口。
听完课后,学员夏大娘高兴地说:“参加培训后才知道老人照护需要这么多的技能,开眼界了。这次学完以后,我还要报名参加提升班,争取也拿个等级证书。”
市民政局负责同志介绍,要完成10000人的养老护理员培训,难在家庭照护班9000人的“招生”。
刚开始宣传发动时,一些群众很不理解,连连对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发问:老人护理还要培训?培训会有效果吗?培训以后有什么用?
面对群众的“灵魂三问”,民政部门一边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一边先行办班,以示范办班的形式让老百姓看到养老护理的前景,感受到养老护理的好处。
为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市民政局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扎实有序推进培训工作。
由市民政局委托专门培训机构统一设置培训课程,指定培训科目,编制实操手册,供县市区开班培训。
由市民政局举办师资班,建立师资库,师资力量全市统筹调度,保证县市区的培训师资到位。
由市民政局联合第三方机构专业师资到各地实地督导,重点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操设置、物料准备、培训效果进行指导。
同时,通过录制线上视频教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养老知识培训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结合线上线下,整合各方资源,全面开展培训。
市民政局负责同志介绍,在继续保持每年200人的师资班,1000人提升班的基础上,以后每年要开办1000人的家庭照护基础班,建起一个10000人的养老护理人才的“蓄水池”。“这样,才能保证养老护理人员的动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养老护理人才的培育生态。”
建造养老护理人才的“实验田”
报名师资班的徐桂兰,是家政服务行业的一名老师。这次,不仅她自己自主报名,还带来了几个好姐妹一起报名参加。经过师资班培训后,她走上了养老护理员的讲台。
“通过学习,深感养老护理员和专业人才的急缺。用实操老师传授的改良版实操模式,更新了自己的课件,走上了现在的讲台,得到了学员们的认可和信赖,收获很大,信心更足了。”徐桂兰说。
在师资班的学员中,有一位来自高校的博士教授。对于来参加这样的师资培训班,这位教授很不以为然,认为自己的专业水平没有必要来参加这样“低级别”的培训。
但是经过培训后,这位副教授彻底“服了”,主动请求要参加职业认定的等级考试。“真是隔行如隔山,医疗照护和生活照护有着天壤之别,养老护理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种人文关怀和心理慰藉。”
湖北经济技术培训学院的老师朱明星,全程参与了此次养老护理人才培训。既是师资班的班主任,也是各地提升班和基础班的督导员。她深有感触地说:“咸宁的养老护理培训顶层设计十分完善,实际操作切实可行,培训效果明显有效。”
对于下一步的养老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市民政局也有着十分清晰的规划:标准化操作、订单式培养、品牌化发展。
通过制订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以心理咨询和临床护理为特色,与沿海发达地区对接,实行订单式培养,争取每年向外输出至少500名护理专业人才,从而,打造咸宁的养老护理劳务品牌。
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建一支助老志愿服务队伍,坚持学用结合,以养老护理作为一块“实验田”,促进家庭养老护理进社区、进小区、进村湾、进家庭。
“在‘十四五’期间,我们要完成5000人的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持证工作,争取在养老护理员的存量和持证率上,走在全省市州的前列,为华中康养地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护人才,为大健康产业储能蓄才。”市民政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