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熊丹
当好引路人 追梦向前方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博学多才、挥洒自如,她是学生追捧的偶像;春风化雨、水到渠成,她是学生的知心姐姐;痴心推普,因材施教,她是学生人生的航标。

  她执念,“教书育人,非一课之功”;她坚信,“付出真爱,爱就永不泯灭”。她就是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教师熊丹。

  教育者中的一个有趣灵魂

  熊丹是谁?

  2022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带领咸职推普小分队获评2021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22年湖北省优秀测试员……这些都只是她的名号和荣誉,不是她的身份;

  丹丹女神、丹丹老师、丹丹姐姐……这些是学生对她常用的亲切昵称,也不能概括她的身份;

  “自带‘热搜’体质”“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有趣的灵魂”……她身上的标签让人对她更加好奇,却依旧无法解开她的身份之谜。

  看来,只有在课堂上,谜底才能逐渐显现——熊丹,咸宁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教师,教语文,却又不只教语文。

  每当熊丹登上讲台,教室内都是“人满为患”。

  “我最喜欢的就是做语文老师,从小一直这么认为,而且初心没变。”熊丹在学校里很“红”。

  小语,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她说:“丹丹老师人好、课好、有魅力,想上她的课,必须拼手速‘抢’才行!”

  去年11月的一个下午第一节课,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语文课程概论。教室里坐满了等待熊丹上课的学生。

  午休过后,学生的状态并不是很好。没有过多铺垫,熊丹直接播放了一首在B站(哔哩哔哩)上颇受欢迎的歌曲《错位时空》。“这个古风版是经过重新作词的,大家听听歌词里化用了哪些诗词?”原本还有些冷淡的课堂气氛很快就被点燃,学生开始踊跃作答。

  “学生都喜欢逛B站,作为老师的我可以通过视频上的弹幕知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这种反馈是即时的,对于掌握当代大学生的喜好是有效的。”熊丹说,这样的切入,并不单纯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更多地是为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各种资源当作课堂的素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讲不容易懂的知识。

  影视剧、综艺、热点事件都能成为她的教学素材,对熊丹来说,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普通话教学是熊丹的核心工作,她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利用网络平台组织开展普通话线上培训,线下针对普通话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分层,面对面开展普通话正音训练。加强普通话测试员业务能力培训,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培训,分期分批助力全校师范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扫除学习生活中的语言障碍,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课间,学生与熊丹闹作一团,在学生心中“有魅力”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是啊,正是因为热爱,熊丹和她的语言课才散发着如此的魅力。

  看似闲谈般的交流之中,暗含家国情怀、民族情感、价值观念等主线话题——这些都是熊丹课堂上的主题。

  熊丹是浪漫的,她给学生们说得最多的就是:“教书就像谈恋爱。谢谢你们始终宠我爱我如豆蔻少女,谢谢你们念我忆我不离不弃。爱是回响,我们互有回响。”

  朗读者中的一位心灵导师

  在学生眼中,熊丹还是一位最美“朗读者”。课堂上,她用朗读引领学生发掘语文的美;生活中,她用朗读治愈学生脆弱的内心。用熊丹的话来说,“我喜欢朗读,喜欢和学生在朗读中共同成长。”

  于是,熊丹在校内开设了普通话、朗诵等语言类公益培训课程,组织参与了咸职故事汇、经典诵读,咸职朗读者等阅读活动,组织了普通话比赛,指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主义诵读演讲活动,把阅读与红色文化、经典文化、先进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

  疫情期间,熊丹将诵读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成立了“咸职朗读者”团队,在抗疫诗文诵读中,凝聚师生思想认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担负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熊丹觉得,多听国内知名演员的普通话发音,对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很有好处。为此,她经常将吕中、濮存昕等著名演员的拍戏镜头录制下来,播放给学生欣赏。久而久之,学生们不仅“邂逅”了诸多名家,也发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熊丹还利用市直相关部门诵读资源来拓宽学校师生的阅读空间,邀请过声音大师王向群、全民悦读创始人贺彩、著名诗人阿紫进校园开展诵读讲座等活动,分享交流朗读名作。

  利用校园媒体来推送阅读信息,把阅读与各类节气、纪念活动相结合,并成立了语言阅读类的社团。组织了师生参加咸宁市“9·28纪念孔子诞辰”音乐诗歌文艺汇演,师生学习了中国传统祭拜仪式,以诵吟结合的方式展示了经典诗歌。

  “感谢丹丹老师让我听到了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朗读出最美的诗句,受益一生。”学生说。

  在朗读领域,熊丹获得了多项荣誉:2019年市委宣传部“桂花香里读中国”诗歌朗诵会,被评为先进个人。2020年获评“云上飘书香”咸宁职工云上诵读优秀诵读者。2020年指导学生参加咸宁市抗疫主题诵读比赛获二等奖。2020年参加咸宁市抗疫主题诵读比赛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2022年第四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湖北省决赛并获三等奖。

  推普员中的一名铿锵女将

  通城,三省交界。通城话,融合三省方言,形成最独特的语言。

  县域想要促进新农村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但不会说普通话,没法交流,成为了一道“天堑”。

  7月11日,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推普小分队,赴通城县金山村开展以“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金山村位于通城县马港镇东南部,由3个小村组成,距通城县城30余公里,海拔均高达800米,属丘陵细沙土壤,山路十八弯。全村共有468户1784人,在外务工529人,2018年底摘掉脱贫帽子。

  推普小分队抵达金山村后,熊丹迅速了解乡村情况及村民特点,并结合村委要做好青少年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的需求,带领推普小分队队员就地商讨,对原计划推普内容作了调整,制定了“推普+”计划,即推广普通话与防溺水安全教育、经典诵读、地方革命先烈故事讲述等相结合,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分为集中培训和入户推普两个环节进行。

  白天,熊丹组织村里的孩子集中在村小学开展“童讲普通话”活动。并就地取材,用套圈圈、传绣球、画画、顺口溜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带领村里孩子学普通话规范发音,以主角演绎的方式,让孩子在阅读、朗诵、演说中,感受语言文字中的家国情怀。

  傍晚,熊丹走村访户,深入村民家中开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发现,通城是历史上人口迁徙频繁的地域,通城方言属于赣方言,其成分古老又复杂,还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这些造成了金山村村民与外地人交往沟通的障碍。队员们分析了金山村村民的语言特点,梳理了问卷调查信息,结合村民生活使用的需求,围绕“村民常用语50句”向村民推广普通话。

  尽管只有五天,但熊丹充分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开展推普行动,村民也在普通话知识的科普中接纳普通话,主动学说普通话,比如一边掐着豆角做晚饭,一边学说普通话的大婶;近80岁的退休老支书,带着不识字的婆婆坐在稻谷边的屋场上读推普小册子;村里的孩子在自我介绍中用诗样的语言说“我喜欢这里的风,喜欢这里的牛,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喜欢这里的每一个人”;夜幕繁星下,夏虫伴着留守的老人在家门口读着普通话句子……村民们的勤劳、质朴、真诚、热情,感染了每个实践队员。

  熊丹说,这次实践经历让她对乡村建设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将成为自己成长轨迹上一次重要的蜕变。

  咸职推普小分队成立至今已有四个年头,分别在湖北通山县西湖村、慈口乡、楠林村、大畈村,通城县金山村,恩施市,浙江永康市、福建福州市等3个省份的不同乡村开展过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推普活动。

  2019年咸职推普小分队获得全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021年咸职推普小分队获得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熊丹还不断开拓推普平台,研究推普创新手段,把普通话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素质培养有效整合,围绕大学生文化、语言、人格、心理、职业等五个素质推进教育教学工作,被省普通话测试中心列为推普典型并在全省普通话测试培训中推广,其研究论文被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