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吴涛认为,这是市委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的政治担当,是对咸宁发展路径的清晰擘画,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吴涛说,近年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衔接“防”与“救”全链条管理,探索系列符合咸宁实际的应急管理机制方法,加快从单一的安全监管向全灾种、大应急过渡转型,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侵袭,用情用力化危机、处突发、促平安,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形势总体稳定,安全生产、消防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考核连续被省安委会评为优秀,其中2020年考核排名全省第二、2021年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精准“定责、督责、问责”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安委办全国推介。
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吴涛说,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既要抢抓发展机遇,做大做强产业,做优做美城市,创造“千金之富”;又要守牢安全底线,着力化解存量风险、防范增量风险,保障“千金之安”。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筑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要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规范完备的依法行政体系,实施分类分级精准执法。要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筑牢精准可靠的安全生产体系,强化隐患闭环管理,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建覆盖全程的灾害防治体系,实现特定区域重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手机短信公众覆盖率、全市行政村(社区)应急云广播100%覆盖率。要推动救援力量建设,构建专业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要巩固环节管理链条,构建充分全面的应急保障体系,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强化应急物流运输和通讯服务保障。要推进神经末梢管理,建立高效运转的基层应急体系,探索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九有”建设,实施一批基层安全提升工程,补齐城乡防灾减灾短板,推动应急管理向村(社区)延伸,提升应急队伍规模与能力,强化早期处置能力。要提升全民应急能力,打造多方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深入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美好蓝图在于实干。吴涛表示,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全市应急管理部门要做实安办,选优配强市县安办工作人员,推进安办实体化运行,提升协调统筹水平,强化督办检查力度。要做强专委,用好专委会评级抓手,进一步完善县级专委会和乡镇评级办法,倒逼专委会和部门责任落实。要做硬基层,在乡镇应急办挂牌组建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机构职能职责,落实专职人员和履职保障,加快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创建,规范指挥体系、风险管控、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和响应机制,提升乡镇、行政村两级应急管理能力。要做优保障,加强基层和一线执法力量装备配备,积极策划未来五年推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推进应急体系信息化提升、城市风险防控能力建设、自然灾害防治等类工程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咸宁安全应急能力。